大學去做一次群演一直是我的一個小小的愿望,由于種種原因一直錯過機會。偶然的一次,一個陌生人加了我,他說他是群演代理,專門招群演的,我很開心能遇到這樣一個人,迅速的跟他聊起來,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堆。
他說:“你這樣的女生都不知道去外面做點兼職賺點錢。”
我說“做兼職這種事情我在大一就已經做過了,與其浪費時間去賺那十幾塊錢上不如多看點書,我更享受在學校的時光,至于群演,我只是想要這樣的一次體驗。”
他說:“你們不出去社會不懂人的無奈,以后出了社會就懂得要努力賺錢了。”
我若有所思。
他繼續說:“以后我們就是朋友了哈。”
我笑而不語,現在的人,把朋友這兩個字看的太輕,我認識很多的人僅限于萍水相逢的情面,卻不得不劃入朋友的范圍內。
第二天晚上,迷迷糊糊接到一個電話,讓我去做群演,我一聽地方,瞬間就泄了氣,就算五點起床都不一定趕得上,斷然拒絕了他的好意。
后來又一次群演機會卻因為要搬宿舍而錯過,我很感謝他總是惦記著我,每每有機會總是想到我,畢竟一個人總是為一個人著想還是蠻值得交的一個朋友。
后來我才發現我錯了,原來我們只不過是在對方身上各取所需,頂著個朋友的名義來相互利用而已。
我是一個極其不愿意利用社交賬號發廣告的人,除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去發廣告,實在是不想讓整個朋友圈烏煙瘴氣的,被廣告所包圍。某天,他讓我幫他發個廣告,我扭扭捏捏告訴他我不發廣告,他說:“你就幫我這一次吧,我實在沒辦法了。”
我很尷尬,很不情愿地發了,第二天一早就把廣告刪除了,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幫到他,我只是覺著人家那么幫你留意信息,幫人家點小忙也是應該的。
可是,后來他又來找我,問我是否可以把信息發給我朋友或者一些群里,我很無奈,我不想用廣告轟炸我的朋友們,換位思考,我也很討厭別人給我發廣告,一般給我發廣告的人我都會放入黑名單。
我把他拉進我的一些群,讓他自己發廣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反正以后他還是需要更多的人,發更多的廣告。
結果之后的日子里,沒幾天他就給我發一則廣告,讓我給他發群里發朋友圈,我徹底地煩了,生氣地問:“我不是把你拉進群里了嗎?你也天天在群里發消息啊,怎么還讓我發?”
他說:“你的群多啊,況且有很多群我都被踢出去了,所以你還是幫我發吧。”
這次,我沒有幫他,我不知道這一次幫他之后還會幫他多少次,之后他給我發的消息我全部都忽略了。
有一次在街上逛街,接到了他的電話,他說:“你幫我找你幾個同學吧,我現在很需要。”
我說:“我現在在逛街,離學校太遠了。”
他說:“你幫我打電話給他們啊,快點吧,我現在急著要。”
我考慮了一下,這個所謂的“朋友”我從來沒有見過,我也不了解他的為人,萬一我朋友們去了遇到意外怎么辦。
考慮再三,我拒絕了,他說:“我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連這樣的小忙都不幫,我以后再也不麻煩你了。”
我拿著手機愣在了原地,心里很愧疚,覺著自己是不是太沒人性了,連朋友的忙都不幫。
仔細想想,不對啊,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為什么到頭來反而是我在愧疚那?
在社會中,有一些人一直被人貼著“爛好人”的標簽,他們性格溫和,不會跟別人吵架,不會跟別人生氣,也不會拒絕別人,什么事都答應下來,即使心里幾百萬個不愿意,也不愿意口頭說出來。而別人就會把這種幫助當做義務,你幫我你就是我的朋友,你不幫我你就是我的敵人,我們之間要么好,要么壞,好壞都取決于你幫不幫我,我們關系的好壞都掌握在你手里,反正不關我的事。
這種人真的讓人恨的牙癢癢,憑什么我就得幫你?憑什么我就得心甘情愿付出?朋友之間也想是一座天平,一邊重了,兩端就會傾斜,所以,維持好這座天平,并不是一個人付出就可以,需要兩個人真心為對方著想,體諒對方的難處。而不是盡一切手段來達到你的目的。
一生之中遇到那么多人,真心朋友真沒幾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