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書目里,我認為《林清玄散文》這本書是最難讀懂,也是最具深意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此書由一篇篇散文組成,分為三部分:《少年游》、《金色印象》與《佛鼓》。每兩篇散文并沒有太多聯系,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文集。
作者林清玄,對我來說聞名不多。上網后才知道,他是一代散文巨匠,同時也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領域。比起其他的作家,林清玄似乎比較有仙風鶴骨,他崇尚佛學,喜好藝術,甚至還隱居山林,對于媒體的一些攻擊更是保持了“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這樣的心境。感覺他有傳說中的“遺世獨立”的風采。
以前我極少接觸散文,“散文”這樣的概念幾乎不曾出現在我腦海中。《林清玄散文》可以算是一扇窗,我推開了它,也看到了散文珍珠琉璃般的世界。也許散文的特點會因人而異,但是林清玄的散文無論如何讀,這些詞都會從我腦子里蹦出來:珍珠,朦朧,平淡,祥和,安靜,唯美,偶爾的凄清與孤寂。林清玄散文就是富有朦朦朧朧的美,富有像海一樣的詩意。即使這樣,我還是覺得我只是理解了其中的極少一部分,每篇文章都有自己最獨特的寓意,像《月光下的喇叭手》就闡釋了一個生命對于生離與死別的看法,而《生平一瓣香》在淡泊安詳的背后卻暗暗流淌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情,等等。
用這么少的字就想概括《林清玄散文》幾乎是不可能的。所謂“不能言傳”,可以恰好概括林清玄散文給我的無盡奧妙。我想散文的最高境界,至少是較高的境界就是達到這“不能言傳”,只能用心去體會林清玄字里行間淡淡的美。文字也是一種藝術,它沒有繪畫那樣的直觀,但也正是如此,它卻在心神上賦予人們更加博大的、幾乎無限的美。散文的美將這種心靈的美演繹到極致,而林清玄更是將這種極致演繹到極致。
不知道我要多少年以后,才能寫出這樣震撼人心的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