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離我們太遠,我時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在之前我理解了時間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注意力可以管理控制。以提高注意力的方式提升效率,提升時間利用率。
我們之前講過一個關于時間的概念,相比較時間、金錢、注意力、就是時間是我們不能控制它的流逝的。錢沒了可以掙,注意力可以可以訓練提高集中力。無論你怎么選擇當下做的事,時間都不受控制的會溜走。
而我們可以管理控制的是我們自己,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所提高的效率,節省下來的時間要用于什么地方使用。
然而當你會集中注意力的做你想做的事情以后,你想要成功還是天方夜譚。在美國的知乎網站上有一篇問答:How can i be as great as bill gates,Steve Jobs,Elon Musk,Richard Branson?(我怎么才能像比爾蓋茨、喬布斯、伊隆馬斯克這些人一樣了不起?)
回答問題的是,伊隆馬斯克的前妻,賈斯婷馬斯克:極端的成功,來自極端的人格。
一般人的成功是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和身體健康之類。馬斯克這種級別的人物想要的,可不是這種“小確幸"
他們心中有幾件極端的大事,是使命的召喚。為了做成這些事,他們寧可做出非常的犧牲:
·被視為不通人情(喬布斯善于將商品賣出去,他賣了朋友的專利而只分了十分之一給他的朋友)
·跟家人搞不好關系(這個我特別理解,我剛到上海就一直在花費大量時間工作和拓展社會人際交往必然忽略家人)
·不得不參加一些毫無意義的會議,看身邊人不順眼(除了他們自己在做的事情,其他一切都是不相干)
·日復一日的睡眠嚴重不足、飛行時差、精神疲憊(我們每一個國家在世界的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較色,中國是個大的集中化制造中心,所以為了協作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這是必然的)
·孤獨感、挫折感、深夜靈魂的追問(就像你在學校的床上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樣睡不著,只是他們是在行動中不停的拷問自己)
·表現出孤獨癥、閱讀障礙癥、注意力紊亂癥等各種癥狀,經常跟人爭吵。
為什么極端成功者必然不能合群呢?也是有科學依據的美國一家統計機構的統計數字表明,推動社會進步的事件發生時90%以上的人不知道它的發生。就像今天我們在這里寫的幾位世界級的成功人士,可能有至少一半的人不知道他們是誰?做過什么?在做什么?
不相信?你留言告訴我,伊隆馬斯克做過什么?在做什么?
伊隆馬斯克就曾離婚3次,你就想想他是一個多么不能處理好家庭關系的人了吧。我最近一直在追讀文章的李笑來就是可以處理好家庭關系的人,他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在愛人身上解釋、反復解釋自己做的事,以及原因。因為他認為處理好家庭關系可以使他更加集中注意力,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注意力的。并且橫向對比一下,伊隆馬斯克的年齡和李笑來相差幾歲而已,但是兩個人的成就確實是相差很大,甚至是天壤之別。一個是在實體的世界中完完全全改變著社會前進的腳步,影響著能源發揮發展的結構。李笑來也只是閱讀能力強,撿到了一個目前看非常好的機會,成為了目前在比特幣領域標價過億的富豪。
所以當我們對比之下再來看自己的時候,設立成功的目標可能就會切合實際一些。不會問出我會不會像比爾蓋茨一樣成就非凡,而是在剛出校門時設置一個先養活自己的目標,然后先掙個一百萬這樣的目標,不會一上來就是“先設一個小目標,掙它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