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個標題,我是借用了文友小魚兒的。前幾天,看到她在一篇簡書中寫到,那天她作為生活老師帶領著單位20多名實習學生去圖書館參加活動,活動結束后合影留念。學生們對合影都很配合,但是合影之后卻再沒有一個人愿意單獨在圖書館留個影。只有她一個人興致勃勃地讓學生為她拍照。小魚兒不由得發文感慨:她們連拍照也不感興趣,要鍛煉到何時才能做一個明媚的女子呢?我看到照片上的小魚兒穿了一件酒紅色的旗袍,特別端莊明媚。小魚兒自己說的,比酒紅色旗袍更亮麗的,是心情。小魚兒年近五旬,她帶的那些學生妹,一個個才20左右。可是看著那張合影,我真心覺得,在那一片黑灰白中間,最年輕最明媚的那個人,分明是小魚兒么。
? ? ? ?前天我們單位搞活動,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感謝那些為家庭默默奉獻的家屬,請她們上臺接受配偶的獻花。那些家屬代表上臺的時候,我看到第一個人穿了黑色衣服,第二個也是黑色,一直看到第五第六個,還是黑色或白色,心中真是詫異不已。臺上一共9個人,只有一兩位穿了很普通的裙子,別的,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汗衫就是牛仔褲,竟無一人精心打扮盛裝出席。
? ? ? ?我第一想到的,居然是小魚兒的那件酒紅旗袍,我心中滑過的也是那句話:為什么沒有一個明媚的女子?這樣的場合,如果也有一件酒紅,哪怕素色的旗袍出現,或者是嬌媚鮮亮的連衣裙,端莊得體的套裙,款款上臺接受鮮花,那是多么美好明媚的一道風景?。?/p>
? ? ? 當然,明媚的女子也是有的。那天在太湖邊采風,一群女子臨風面湖,衣袂飄飄,明明是一排背影,卻有著別樣的風采。她們是我的那群女文友,無論哪一次哪一個場合見到她們,一個個都是明媚的。我喜歡她們身上那種明媚的氣息,感覺到她們對待生活,每一個,每一天都不曾茍且。
? ? ? 周作人曾經寫道: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