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金庸、世界軟件大師保羅.艾倫的離世,讓人猝不及然和惋惜,感嘆生命的脆弱;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印尼墜機事件,河南蘭考發(fā)生爆炸事件,讓人感嘆生命無常,世事難料……
生命如此脆弱,我們無法提前得知明天發(fā)生的是故事還是事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盡可能地擴展它的高度;活在當下,我們能做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了,拒絕讓我們的人生是蒼白無光彩的,希望在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能夠不留太多的遺憾。
1——讓生命煥發(fā)光彩,跑起來,甩掉拖延癥開始
歲月,是指尖的流水,沿著縫隙流逝,來去無痕,站在人生的半道上,回顧往昔種種,我們驀然發(fā)現:夢想不知不覺間離我們遠去;工作生活上,我們總想著明日何其多,慢慢做就是,不著急。或許是因為拖拉成習慣了,自己躲在舒適的安逸區(qū),不愿出來看看,總以為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浪費,凡事再等等再拖一拖沒關系。結果這一拖,拖走了我們的夢想,拖走了我們奮斗進取的動力,我們開始頹廢,開始讓懶癌漸漸纏身……
舉個例子,就以本人為例吧!打算周末好好碼字,多寫兩篇稿,但是總在寫著寫著,會忍不住打開手機看看有沒有新的微信朋友圈;會忍不住打開微博看看自己關注的明星有沒有什么新的動態(tài),或者干脆直接刷一波微博;會忍不住下樓一會喝茶一會尋吃的;會忍不住打開淘寶看看有沒有合適自己的東西可以買。在各種網頁和app中切換,選擇性的模糊本來的目標,總覺得還有時間來得及,不用著急。想必你也有類似的經歷吧!
再比如說,領導交代了一項工作,限你一個星期內做完。第一天,你想著,還有6天呢,不著急。第二天,要不先想想該怎么做。第四天第五天,才開始想要查一些資料,還查著查到其他網頁去,那個我喜歡的明星怎么毫無預兆的突然爆出結婚了,趕緊點進去看看,那條信息也很吸引我,再看看……最后一天了,才覺得沒有時間了,草草做完,敷衍交差。結果可想而知,領導對你滿滿的失望,一次兩次,惡性循環(huán),領導和同事對你的不肯定,讓你喪失了自信,讓你產生了自我懷疑,拖延毀掉你的自信,最終埋沒你的才能,讓你一事無成。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時光的齒輪不停的旋轉,人生充滿了無窮的變數,你永遠也無法預料下一秒你將面對著什么,也無法知道,因為你的拖延而錯過什么。雖說,一生且慢,來日方長。但是請不要在某天你真的站在生命盡頭的時候,才來嘆息,才來遺憾:這一生碌碌無為,想做的事情沒有做,想愛的人沒有愛,最后,連想孝敬的父母都沒有來得及孝敬。
那么,當夕陽西下,我們拄著拐杖,去拾取一地朝花時,是否會想,我們有過的這一生,做過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呢?
簡·諾克在《拖延心理學》中說: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你拖延,是你想逃避。
阿達爾切夫也曾說過:生活如同一根燃燒的火柴,當你四處巡視并確定自己的位置時,它已經燃燒完了。
時間的車輪已轆轆駛近,再怎么多想已是無益,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重新扭轉時間的因果。現在最主要最緊迫的事——甩開拖延癥,不讓時光匆匆溜走,不想等到鬢染霜、骨成灰,才后悔,必須勇于直面問題,量化可行性目標并且高效的行動。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對自己有要求并且嚴于律己的人,這樣的人的人生不會黯淡無光。
記得《亮劍》里有個情節(jié)。李云龍同趙剛商量搞一個特別小隊,挑選會武功的戰(zhàn)士,趙剛說:“那好,這事你盡快去辦!”李云龍說:“不用盡快,我馬上就去!”
是的,“馬上就去”就是精準把脈拖延癥,讓拖延癥無所遁形的良藥。
人生之路很漫長,誰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出彩,現在開始改變自己,還為時不晚;人生的路很短暫,彈指一揮間,已白發(fā)蒼蒼,抓緊時間,努力奔跑吧!切莫任由懶癌纏身,致使一生碌碌無為。
2——讓生命豐富多彩,需要慢下來,賞賞沿途的風景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只要有一定危機意識、有一定壓力的人,幾乎都在行色匆匆地奔忙于商業(yè)的戰(zhàn)場,清晨一手提著手提包,一手拿著早餐,奔跑著向最近的地鐵站沖刺;夜晚,即使月落星沉,還有一些人駐足在辦公室里,敲敲打打,陪伴的是桌旁那一杯早已沒有溫度的咖啡和來不及收拾的快餐盒;他們努力的奔跑著,朝著一個明確性、功利性的目標奔跑著,唯恐慢上半分就會被淘汰,被他人取代,每天恨不得以光速投身于戰(zhàn)斗中來,不留喘息的機會給自己。忙得幾乎沒有時間陪家人、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好好看一本書,忙得幾乎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忙的幾乎沒有時間留意周遭的風景,忙得幾乎沒有時間留給自己一個寧靜的思考空間。
在時間的步伐里,在生命的劇場里,我們都太忙碌,為了名利、為了理想,奔波著、焦躁著、壓抑著,忙到忘記快樂的滋味,最終或許得到了金錢,或許得到了地位,卻忘記了已經多久沒有陪伴過父母家人好好吃過一頓飯;錯過了孩子從牙牙學語到叛逆的青春,驀然回首時才發(fā)現孩子已經到了娶妻生子的階段;錯過了對健康的養(yǎng)護,致使三四十歲的年齡卻擁有了七八十歲甚至更老的身體。即使最終站在了人生的至高點,即使取悅了整個世界,可最終發(fā)現你委屈的是你身旁的家人,委屈的是你的健康,委屈的是你的心靈……這時候的你,不煩試著,緩緩的慢下來,丟掉滿身的疲憊,丟掉一切的不如意不理想,呼吸一下空氣中滿滿的自由和愉悅,回歸家庭,享受天倫之樂,調養(yǎng)自己超負荷的身體,偶爾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的奇妙與偉大。不要覺得這是浪費你的時間,耽擱你的奮斗,要知道“快”和“慢”,就像硬幣的兩面。“慢”調整狀態(tài),“快”更有效率;“慢”意味著積淀,讓之后的“快”目標明確。
紛紛擾擾的塵世,千千萬萬的人生,總有人嘆自己走得太慢,一事無成;總有人殤自己跑得太快,丟了路上的風景。
我不禁想:不嘆不殤的精彩人生,或許應該像保爾柯察金說的那樣: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亦或應該像周國平在《車窗外》里寫到:生命是短暫的,今天或許還在浪費著生命,明天就會發(fā)覺生命已遠離你。光陰蹉跎,世界喧囂,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閑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頭于人生中的種種事務,不再有興致扒在車窗旁看沿途的風光,傾聽內心的音樂,那時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樣便辜負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