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一天天大了,兩歲零一個多月,跑呀跳呀,淘啊鬧啊。汪曾祺說“是龍有性,角兒都有角兒的脾氣。”娃在外面不好說,在咱家可是大角兒,站在舞臺當間的,當然有脾氣。
不能讓他瞅見你手里有東西,看見了就想要,就想拿,不給他小家伙要生氣的。拿到手玩耍時間不長,一個不留神這物件就失蹤了,不曉得被他塞到哪個角落里。前幾天老婆買了副耳機,放床上,被他看到,興趣來了,抓到手里玩。兩個耳掛扔到床底,我找了出來,不多時再看,又沒了,再找找不到,后來才知道夾在了床板與框的縫隙里。
娃生氣之后,有套標準動作。先是站著,然后蹲下,坐地上,隨后就勢一躺或一趴,小腦袋昂著瞅你,如果得不得響應,地上滾幾滾,嘴里嚷嚷著。你心軟同意了,他很快爬起來;你仍舊不睬他,就多躺一會多打幾個滾。很多時候不想慣著,狠狠心偏不理他,過不一會,他看招數不奏效,自己會慢慢爬起來,回歸常態。哈哈!
前段日子某次乘電梯,娃很感興趣,手不老實總想按數字按鈕,到樓層后更不愿意出來。把他拉了出來,還想返回去繼續坐。不同意,然后小家伙便上演了那套標準動作,看到我們無動于衷,故意板著臉,自己就爬了起來。
娃說話比較晚,說話也不多,倒是會亂嚷嚷,比如拿著鎖了屏的手機,假裝打電話,聽不懂他說的什么,手機都拿反了。娃說得最清楚的兩個字,應該是:媽媽。小家伙離不開媽媽,一會看不見了,就要急著找媽媽,怎么哄都不好使。自己下床開門,奔廚房,看到媽媽了,撲上去抱住大腿,撒著嬌直叫媽媽。俺這當爸爸的在旁邊,心里挺那啥的,酸酸的,吃醋了。
爸爸這個詞,在娃嘴里應該還是個半成品,等等吧,快可以量產了。等到那時候,咱也可以天天聽到了。
自小養成了習慣,娃每次吃飯都要放動畫片,動畫電影動畫劇,國內國外的,種類多多,已經看了不少。最開始的喜羊羊,熊大熊二光頭強等,到現在的超級飛俠。唉,國產劇好幼稚,也只適合小娃娃看。
喜歡看動畫片,應該是小孩的天性,不用教不用培養,看見了它,娃的眼睛就被栓住了。想想看,咱也是那個年齡過來的,傳統。現在我仍舊喜歡看動畫,宮崎駿的動畫基本都下載了,看過多次;美國的動畫大片,老少咸宜。兩大動畫強國,美國喜歡拍電影,日本喜歡拍成劇,各有特色。
這個年齡的娃娃,喜歡模仿。每次吃飯前,端盤拿碗筷搬桌子,旁邊看久了,娃起先跟在后面,現在要自己做,不讓他幫忙還不樂意。前兒搬桌子,我自己搬了,娃跟在后哭;昨兒搬桌之前,喊他過來一起搬,娃很用心地兩手抬一邊,邊走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