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houzhou
前些天去參加閨蜜的婚禮,回來的路上叫了一輛出租車。一坐上車我便掏出手機翻看在婚禮現場拍的照片,一邊看,一邊暢想著我以后的婚禮,心里美滋滋的。突然抬頭看司機,差點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只見司機其中一只手在不停地點翻放在他前面的手機,另一只手放在方向盤上,原來他在一邊開車一邊看小說,難怪我感覺這車開得有點不穩。也不知他是否清楚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可以一只眼睛看路,另一只眼睛看小說。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開始胡思亂想,各種不好的畫面涌現在我的腦海里,后背開始發涼,我不禁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越想越害怕。幾個公交站過去了,司機好像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危險性,我終于忍不住了,問了一句:“司機,開車你也看小說嗎?”聽我這樣一問,他把另一只手也放到方向盤上,淡淡地說了一句:“現在不是車流量高峰期,放心吧,沒事的。”我心里暗暗說道:“車不多你就可以一邊開車一邊看小說了嗎?請問,你憑什么這么放心?”幸好,已經到目的地了,我趕緊付錢下車。
這讓我想起幾天前看到的新聞:大巴司機高速路上閉著眼睛開車,一睜眼撞上貨車。
原來,前一晚公司給了司機200元,讓他去接客人的站點附近找個旅店休息,司機卻為了省錢,就在車上睡了一晚。凌晨4點多,起床開車接客人,裝行李。5點多,等所有乘客落座,隨即開車出發。三個多小時后,車子還在高速上飛馳,司機已經進入混混沌沌的“夢游"狀態,最后與前車相撞,事故造成車上一名女性乘客死亡,另有幾名乘客受傷。
翻看新聞,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交通事故經常報道,而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卻還不能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但卻又低估了意外發生的風險。
老家有位年輕人,過年期間跟同學聚會,喝了好些酒,同學想送他回來,他卻非要說自己車技好,還夸下海口,絕對不會出事,堅決不讓別人送。誰知道回來的路上就發生了意外,時至今日還躺在醫院里。
這樣的自信經常可以看到,記得畢業前,有一次下課回宿舍,走到樓梯處的時候只見一位女生坐在地上一邊雙手捂著自己的腳,一邊不停地哭著說好疼好疼。我趕緊問她什么事情?原來是從樓梯上摔了下來。我不敢胡亂處理,立馬幫她打電話找人送去醫院。聽說,檢查發現骨裂了。后來見到我,她告訴我,是在下樓梯的時候看了一下手機,不小心踩踏空了,又穿著高跟鞋,所以才會這么嚴重。她還說,以前經常這樣,從來沒有試過摔倒,也不知道那一次為何這么倒霉。
你也太高估自己了吧?你真的以為你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你就對自己這么的放心嗎?
這種盲目的自信導致的放心還常常發生在家長身上,前幾天報道的天津小孩墜樓事件就讓人既痛心又無奈。據說,事情發生在商場,當時媽媽在負一樓購物,爸爸在四樓,抱著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從護欄往下看,結果沒抱住,兩小孩不幸墜樓身亡。
還有前幾年發生的小悅悅事件,2歲多的小孩,家長居然放心讓她一個人在路上,最后慘被車撞傷,小悅悅不幸死亡。
這樣令人害怕的事情不是只有在網上才能看到,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發生在身邊。老家隔壁村有個家長,小孩三歲。有一天她在煮飯的時候讓小孩一個人出去玩,鄰居路過的時候發現小孩正往池塘方向走去,便提醒她,讓她把小孩抱回來。這位家長倒是放心,當時就跟鄰居說了一句話:“沒事的,我就要煮好飯了,馬上就去把她抱回來。”可等她煮好飯去找的時候,小孩已經溺水身亡了……這位家長也因為內疚自責,心里承受不了,后來也隨她孩子去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我們是否應該收起自己那些自以為的放心,自問一下,我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了嗎?我盡到我的責任了嗎?真的可以萬無一失了嗎?最基本的,我這樣做,及格了嗎?
不要以為事情不會這么巧,剛剛好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世上的小概率事件雖然可能性小,但依然有人能遇上,就像有人能中彩票,有人走在路上也能被空中掉下來的東西砸中一樣。
有人認為,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對別人的愛。我想,這同時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愛。不管是司機、家長還是我們自己,別只顧著刷微博微信,有時候就是你一低頭的瞬間意外便發生了。我們都要多一份謹慎、多一份用心,多一份負責;少一份過度自信,少一份盲目放心,少一份大大咧咧。時不時問問自己:我可以放心了嗎?憑什么可以這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