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曾在一個遙遠的時代被聲聲吟誦。幾千年后,我們一起把它從塵封的歲月中小心地捧起……
上周四我倆終于把口袋書背完。原定的計劃是上學期期末搞定滴,拖了一個假期,又拖過九月,總之155首詩詞是背完啦!
他一兩歲接觸的第一首古詩是充滿畫面感的《詠鵝》,那會兒還咿咿呀呀的背過《春夜喜雨》、《靜夜思》、《春曉》、《絕句》……上學前肚子里二十幾首已經夠在人前顯擺顯擺的,可每首詩作者、朝代、詩意還是懵懵懂懂。
我一個比較懶惰的媽媽,在IPAD里下載一款“天天練”的軟件,自顧交給孩子慢慢看里面動畫版的文學知識再闖關答題,不去多管。一年級寒假某天他給我講“白白居住很容易的白居易”、“初唐四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陳子昂”……被石化的瞬間突然意識到,小腦袋啥時候裝下這么多古代文學大咖,有的生平我都不知道,自愧不如呀!悄悄打開他的“天天練”,唐代詩壇全部通關,先秦諸子、四大名著、聊齋與儒林外史也通通闖關,現如今正興奮的跟宋朝時代玩耍呢!
他到底掌握多少?會背多少詩歌?我太好奇。一個令他興奮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讓我貌似打探到答案。一期不落的收看,盡量跟著答題,肚子里一點點底子令他很有成就感。考題里涉及的詩文部分能參與百分之四十,歷史、文化、出處、典籍他連猜帶蒙能答對一半。“老學究”們的詼諧講解聽的入迷認真,“飛花令”讓他興奮不已,“擂臺賽”跟著選手著急跺腳。決賽結束,一位大姐姐獲得第一名,第二天他開始落寞,感嘆比賽結束了,節目沒有了。
遺憾、落寞是他的詩詞旅行太孤單。我決定做他的伙伴同行,我們的路書就從這本買其他書籍贈送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開始吧!
每日清晨,迎著太陽我們用詩歌喚醒大腦的興奮,在最美文字里感受不同事物或者風景,15分鐘的短途旅行終點是那一段段背誦的視頻,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可以第一時間知道他當天的旅行內容。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有一日結識朱熹,在《春日》里與朱子一起游覽春色。小伙子遇到一個新詞“勝日”。
兒子:“媽媽,什么是勝日?”我:“天氣晴朗、春光明媚的日子。”兒子:“‘天氣晴朗、春光明媚的日子’可以用很多詞呀!‘遲日江山麗’里面的遲日,‘春光懶閑倚微風’的‘春光’,或者‘陽春布德澤’的‘陽春’,為什么用勝日這個聽不太懂的詞。”我:“勝,顧名思義最棒的,第一的。勝日就是最好的一天,朱熹覺得他春游那天就是春季里陽光明媚最好的一天。勝日這個詞你要記住呦!你已經會背很多詩,光一天中的時間你就已經掌握很多。”兒子:“是呀!媽媽我給你數數哈!有平明、曉、朝、晨、日出、午、映日、晝、夜,還有白日、日暮、遲暮、黃昏、夕陽、月黑、月落。”我:“你看關于時間你會了這么多,以后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用呀!”
隨著詩詞越背越多,像“勝日”這樣的詞匯他理解懂得的也越來越多,文字里流露出的情、景、物不言自明。
翁卷的鄉村風景里認識杜鵑鳥的另一個名字“子規”;
溫庭筠的商山早行路上跟隨鐸(馬的鈴鐺聲)看殘月、白霜、槲樹落葉、枳花朵朵,還體會到遠游人的思鄉情愁;
《早發白帝城》和《贈汪倫》都是乘舟,一個歸心似箭,一個深情送別,兩首詩體味截然不同的詩仙李白:
說起牽牛織女星,漢朝流傳的《迢迢牽牛星》是一股傷悲中夾雜的柔情,讀到劉禹錫的《浪淘沙》又像是坐在激流勇進的小船里,跟隨氣勢直沖銀河,杜牧的《秋夕》中“輕羅小扇撲流螢”帶出靜謐月夜中的婀娜古代女生;
同是月夜,王維的“獨坐幽篁里”帶他見識文人在幽靜竹林里撫琴的風雅;
女詩人鳳毛麟角,又是婉約派隊伍里代表人物,《夏日絕句》他看到一個更加豐滿的李清照,借古諷宋正氣凜然。一點不輸愛國派陸游和辛棄疾大男子的胸懷……
兒子:“媽媽,這兩天我們學古詩《小兒垂釣》,那個在釣魚的幼稚孩子,你記得嗎?”我一邊學著詩中孩子招手,一邊給他背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對不對?”兒子:“昨天老師上課講問這首詩表達的什么意思?我給老師講這個頭發亂亂的小孩兒,老師還表揚我呢!下單元我們要學《登鸛雀樓》和《望廬山瀑布》,這兩首詩我都會,算不算作弊呀?”我:“哈哈,寶貝,這是預習,不叫作弊。”兒子:“媽媽,我真的喜歡背古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我的孩子來說,挑起他探索的欲望遠比手把手一步一步走,要來的積極有趣。背誦古詩有瓶頸,有晦澀,有拗口,有時空間隔里的文化變遷,這些挑戰裹挾著古人筆下的風物、繁盛、民俗、豪情、童真、詼諧、友誼、征戰、悲憤……令他“越背越嗨,越戰越勇”!
來吧,155首僅僅是我倆詩詞自由行的淺嘗。以后每天的旅行由你選擇,從墻上揭下目的地,我們繼續結伴而行。加油吧!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