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提高工作效率的終極方法

這是一本關于時間管理的書,不同于以往其他此類的書籍的地方,是作者從身體的能量的角度出發,通過一些方法,把身體的狀態調整到最佳,從而更有效率的利用時間。

我想了解的問題有:

1、跟以往的時間管理方式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做最重要的事,GTD時間管理法,番茄時間法等

2、怎么管理我的身體,才能達到巔峰狀態?

3、這個方法是否適合我?運用黃金思維圈法則來解讀(喬布斯都在用的黃金圈思維法則,想了解的點擊黃金思維圈法則


本書內容概要

如何在你需要投入精力工作的時候,身體能夠完美的配合,迅速進入一種高效的工作狀態,通過調整身體的能量來完成。

這種方法和以往的其他時間管理方法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GTD時間管理的方法,依靠的是自控力去執行清單上的任務,但是我自己的經歷是 , 在APP上記錄了很多要做的事情和想法,記得太多了,所謂債多不愁,一次沒有完成,就不想完成了,于是就放棄了。

GTD時間管理法,讓你大腦不用去記事情,放空大腦,去思考事情,本意是好的,不過我的感受,就是記錄的太多,沒完成的太多,容易有失敗的情緒產生。

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管理法則,操作性并不是很強,有時候很難界定事情的屬性

作者提供的方法是什么? 怎么才能高效的辦公?

1、關注停頓點

做完一件事之后停一下, 想一想下一件事情,這個時間空隙就是停頓點。回想一下剛才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可以改進,哪里可以提高,防止自己被工作的慣性帶著跑。

思考:這個觀點的深度分析

表面層:

兩件不同事情之間的縫隙時間,比如作為一件事情后,休息一會,就是所謂的停頓點,可以休息一下,可以反思一下,可以思考下一步做什么

原因層:

自己不被慣性去做事,也就是說,做完一件事情,休息會,運用黃金思維圈,思考下,下一步的工作,從為什么開始? ?下一件事 我為什么要做? 決定要做的話,怎么做,想好了再做下一件事,效率更高。

停頓點的縫隙時間,讓大腦休息會,但是不要去閱讀公眾號或今日頭條等文字類的信息,可以看看風景,活動一下身體,聽聽音樂,減少大腦處理不同事情的損耗。

行動層:

時間空隙,反思上一件事情做的如何?這個動作以前從沒做過,可以嘗試一下,效果如何

時間空隙:我可以運動一下,練練啞鈴,握力器,等 把啞鈴放在很容易就拿到的地方,降低使用門檻。

時間空隙:盡量去少看手機

2、管理心理能量

腦力和體力一樣也是會波動的,一方面會隨著時間波動,一方面根據你做事情的難易程度來波動。要根據自己大腦的狀態選擇相應難度的工作。

思考:這個觀點的深度分析——

表面層:

這個觀點跟我之前看過的《自控力》這本書里介紹的,有關意志力是有限度的,且每個人的上限是不一致的,當你做選擇的時候,用腦思考的時候,會消耗掉意志力,且恢復的比較慢,當意志力消耗完了,就會妥協。

書中提到的腦力和體力也是如此,不但有上限,且時間段不同,上限值還不一樣

比如:早上,大腦的活性最大,能保持2個辦小時,中午吃完飯,血糖上升,缺氧,容易昏昏欲睡。

比如:你早上寫了一個燒腦的上市計劃書,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腦力,剩下的不多了,可以去處理些小事。

原因層:

生物學,大腦構造進化有關系。基本上是生理的第一性原理

行動層:

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先處理最需要注意力和創造力的工作。早上可以寫反思日記和每天寫本書(需要學習和寫的東西放在上午)

中午吃完飯,休息30分鐘,恢復一下腦力值,下午就做些創造力比較差的事情。比如聽自己定義過的,得到訂閱專欄。下午主要就keep ?

晚上,經過keep過后,休息,洗澡,可以做一點 和上午一樣的事情。

我要重新調整我每天的學習計劃的順序。

3、理解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并不是一種缺陷,是大腦本身的特點,分心是帶給我們創造力的基本機制。

2種方法應對走神:A 一種是讓自己主動的走神。B 另一種方法是覺察注意力。

A走神,有點類似于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鐘,休息一下,給腦力“喝點藍”補充一下,這段時間切記,不要去看視頻,或者需要用腦的,這樣再切換大腦任務模式,會產生損耗,消耗你更多的意志力。

這里重點介紹下B 走神,你利用好了,那可是財富的源泉! 哈哈 有點夸張了

說一下我昨晚發生的事情:

我在看《世界觀》這本書,看著看著,我就走神了,走神去想別的事情了,這時候,大部分狀況下,回神后就迅速忘記了走神的內容

這個內容很重要,通常就是靈感的來源,創意的來源,某個你以前苦思冥想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

我昨晚看世界觀的時候,走神了,但是我注意我走神的內容,解決了一個我以前想了很久的一個問題,關于知識體系的構建,我之前想的是A大樹型的 , 當看到世界觀里介紹,亞里士多德的知識體系,是拼圖型的,有一個中心點, 我就開始走神了,不自覺的想到之前的困惑去了。頓時茅塞頓開,于是趕緊有手機語音軟件記錄了下來。

反思: 走神的時候,要抓住思緒,如果是有用的,就迅速記錄下來,走神是很好的靈感來源,有機會你也試試,你在看書或文章的時候,一定會有走神的時刻,不要在意,只要不是想日本動作片,就讓他散漫開,記得有用馬上記錄下來 。

4、掌控飲食和運動

輕量的運動可以給你的腦力和體力續航,這個動作就可以加載在,任務與任務之間的間隙完成。

中午吃飽飯,容易犯困,你可以睡30分鐘,休息會,下午可以做一些創造力不是太強的工作,比如一些簡單的,不怎么燒腦的

我的計劃,下午用耳朵聽的方式,得到的每天聽本書,或者 訂閱專欄之類的工作

晚上在做一些 專注性、思考型比較多的工作

5、讓環境為你服務

環境的影響因素一種是噪音,另一種是光線。意外出現的聲音都算噪音,藍白光的照射下邏輯分析能力,思維的敏捷度會增高,昏暗的燈光對創造力有好處。

強專注、創造,寫點什么的工作,就帶上耳機,聽一些純背景音樂,斷絕與外界的噪音干擾。

如果想創造,創意,可以再昏暗的環境下,讓思緒飄散開

如果是思考、分析一類的工作,就可以再 光線明亮的環境之下工作。

總結:

如何調節腦力和體力方式,來提高你的專注和工作效率

1、任務切換的時候,可以休息一會,這段休息時間可以做以下調整:

a:休息大腦,聽音樂,看風景,活動下身體

b:上一個任務,還可以怎么優化,下一個任務用黃金思維圈法則思考,從為什么 ,開始

2、早上適合做 腦力活,下午適合干體力活,晚上繼續腦力活

3、走神是頓悟的時刻,是靈感來臨的時候,好好把握

4、適當的運動,以及合理的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以擴展你的腦力上限值

5、創造性的工作,適合昏暗的環境,專注度的工作,適合在明亮的燈光下進行。


以教為學,大綱


大綱思維導圖


自省清單

1、what 你知道這個知識什么什么意思

2、how 你知道這個知識怎么用,舉一反三,是否可以用在不同的領域

3、 why 終極形態! 知道這個知識背后的原理,找到底層規律來推演。


根據大腦結構、生體進化,生物學原理知識為元起點,從腦力體力的角度來提升工作效率

有5個方面可以改善自己在工作中的低效率

底層規律應該是大腦工作的原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