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在酒桌上聽到這樣一句話:
“什么都不要說了,感情都在酒里,我們干杯!”
直到現在我也無法理解感情怎么會融在酒里。
今天的故事和酒有關,
是和我自己有關的小秘密,
關于喝酒的三件糗事。
01
第一次碰到酒,是在高中的畢業旅行,我們一行人終于擺脫了之前的種種壓力與束縛,可以在朋友們的陪伴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選擇了一趟特快的列車,按照我們的行程前進,那是我第一次和朋友出遠門。
我們帶了兩箱酒上車,晚上,看著窗外不斷消失的風景附和著火車污污污的聲音,我和我的同學在已經關燈的臥鋪車廂小聲的聊天,周圍的乘客都已睡著,車廂里回蕩著大家厚重的呼吸聲。
“砰~”我開啟了第一瓶酒,和朋友聊得很high,不知不覺就喝了下去。
然后,再睜開眼睛,天就亮了。。。
那時,我才知道什么叫做酒精過敏。
我深刻記得,直到旅程到了后半段,
我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
那時,我發現,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買醉,
只有隨時的清醒才能給我安全感。
02
第一次在大學喝酒,是在學生會的聚餐當中,可能有人會問,一個只會講段子的逗逼是怎么進學生會的?沒錯,我在面試的時候就是講了個段子。
曾經有人跟我講過,酒量是練出來的,我也準備試試看。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提前做好了很多準備,比如喝了牛奶之類的,不過在最后還是趁沒有完全消化都吐了出來。
現在回過頭來,
我發現我竟然用損害自己身體的方式,
去實現一個在人生路上沒有任何價值的事情。
03
第一次沒有意識,是在上海的一次旅行。
那時我和我的朋友去酒吧,
作為“后海一杯倒”卻點了一杯烈酒,
剛開始還在和朋友們扯淡聊天,
當剛剛喝完這一杯酒時,
醉意一下子上來,
朦朦朧朧的聽不到任何人說話,
我趕緊告訴我旁邊的朋友我應該去哪里,給誰打電話,
說完死死地抱住他就再記不住任何事情。
直到出來走在外面的大街上才慢慢緩過神來,
也是虛驚一場,
我是如此的恐懼酒精,
是因為我越來越恐懼自己不清醒,
或者我擔心我是一群清醒的人中唯一喝醉的人。
我看過太多酒桌文化的討論,
同時我受到太多長輩的忠告,
關于什么“酒品看人品”,
關于什么“酒量是練出來的”,
關于什么“酒是社交語言,沒有酒就沒有朋友”。
難道對于一個酒精過敏患者,
上帝就給我關上了和世界社交的門嗎?
好像事實并不如此,
今天是我的18歲生日,
在0點時,朋友們給了我一個大大的surprise!
這讓我回想這幾年傲嬌的日子里,
讓我印象深刻的瞬間從來都與酒無關,
在我受到傷害的時候,虔誠的基督徒為我祈禱,
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人出現解救重圍。
原來,在你治愈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在治愈著你。
任何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都與酒精沒有任何的關系。
謝謝那些朋友,在我任性之后選擇包容,
謝謝那些朋友,在我犯錯之后選擇原諒,
謝謝那些朋友,在我傷心之后選擇擁抱。
感情怎么會融在酒里,
都融在身體里了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