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夏天來的特別早,4月就要開始熱了。這是個短袖T恤盛行的季節。我在網上挑了很多T恤放在購物車里,打算冷靜一段時間再買。聽朋友說贛縣的櫻花又開了,去年這個時候去的沒看到。
四月開始的時候,下了很長時間的雨,每天早上都被雷聲吵醒。天灰灰的,有種世界就要滅亡的感覺。晚上老媽跟我打電話說昨晚家里下了冰雹。很大顆的。
剛過春分不久,睡眠時間漸短。有時候寫東西到很晚。心跳也變得特別快。 作息不規律有種心動過速的跡象。
四月的第一天。愚人節。去電影院看了《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師父一起看的。還不錯的電影。回來的時候下了片尾曲的譜子,去彈奏它。然后慢慢憂傷。
夜晚,校里的燈發出慘白的光。去服務樓理發。水果店外面有人在抽煙。超市門口走過穿著白襯衣的女子。飄香居的阿姨問我:小孩,你吃過飯了嗎?我禮貌性的點頭微笑。就因為大一的時候幫她送過一天外賣,每次遇到我都會問同樣的話。
理發店在二樓眼鏡店旁邊,店面不大,裝飾的很文藝。墻面上掛了兩把吉他。四面大鏡子背向而立,墻邊放著很多美發雜志和美發產品。掛在墻角的音箱總是放著舒緩的民謠。店是三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合伙開的,三個人都還算比較健談,生意一直不錯,每次去都要等上一段時間。我問老板:“你這吉他是用來裝飾的還是你們自己會彈啊。”他客氣的說會一點點,你可以拿下來玩玩。我第一次在理發店里彈吉他。
我總覺得人有時候有些固定習慣不是一件壞事,就像你認定一個理發店就會一直去那里理發,只喝一種奶茶,只聽一些人的歌,只看一些人的書……。至少我發現理發店在這之前換了2個老板,奶茶店的美女皮膚很白,有些人還一直沒變。索性這些人都還懂我。我喜歡和有趣的人浪費生命。
回來的時候收到微信平臺編輯給我的留言,投給她的稿件已經通過,可以幫我修改編輯一下發出去投稿,但是稿費和版權給她一半。我沒有準許也沒有反對。上網了解了一下如何申請微信公眾平臺,我想以后把一些寫的故事放到哪里好了。把所有需要的信息提交上去,快凌晨的時候系統提示審核通過。簡單的處理編輯之后終于有了一點點平臺的樣子。
已經習慣沒有電腦的日子,最近勤于練琴,頗有心得。一首歌曲能大概聽出一些和弦音并且彈唱出來。寫了一些小樣demo發給好友聽,好友說可以試試申請網易云音樂人,我問他有什么用,他說可以享受比普通用戶更多的體驗。于是按他說的一一上傳。不出所料,幾天之后未能通過審核,其實無論是音質還是創作質量皆為下品。網易原創君的回信也算客氣,以無完整的詞曲編曲為由拒絕,繼續加油,以資鼓勵。
有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老愛情電影,1993年的《西雅圖夜未眠》,粗略的看了一遍不是很懂,但是對里面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我喜歡并習慣對變化的事物保持著距離,這樣才會知道什么是最不會被時間所拋棄的東西”。比如愛一個人充滿變數,你于是后退一步,靜靜的看著,于是看見真誠的感情。我想這不光對于愛情,對于友情,甚至親情都同樣適用。
最近特別喜歡安妮寶貝的書,常常流連于圖書館3樓西邊的角落。發現3樓是最有文化底蘊的一
層,詩歌散文小說,其不乏名家大師之作。有時候會經常在角落里待一上午,突然有種回到大一的感覺。
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戴著耳機,有時候一首歌就能聽一上午。在網易找了一些民謠歌單來聽,從丟火車的《白蘭鴿巡游記》到陳鴻宇的《理想三旬》劉昊霖《兒時》,覺得無論是從曲風還是編曲方面多有相似,一首歌的和弦進行用到另一首歌,或者另一首歌的前奏編配用在這一首歌其實也并無不妥。或許音樂也像人一樣,有一定的共通性。
四月走到一半的時候,科比退役了,空間幾乎被刷屏。我說NBA從此再無kobe。建建說他從此再不看NBA。茂林說就這樣吧,再見。還有很多人說謝謝青春,你好再見。很多東西似乎要等到快要失去的時候才會覺得每一分一秒都彌足珍貴。我們守著一臺電腦看他最后一場比賽,每一個進球都喊的擲地有聲,像是在為遠行的英雄送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我突然想起幾年前,我,道哥,操哥和茂林4個人每天中午守在食堂電視機前看湖人的比賽,下午上課前又飛奔回教室的情景。想起我們在籃球場練習后仰的情景。轉眼間,幾年就過去了。如今那些陪我一起看比賽的人都分散了。科比也退役了,他除了留下的那些后仰和絕殺的畫面,還有“你知道洛杉磯的凌晨四點是什么樣子嗎?”還有所謂那個夏天的青春。我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很多遺憾,所以你好再見。
你會因為一些人喜歡一個地方,喜歡一些音樂,喜歡一些書,喜歡同一種奶茶……這種喜歡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就像你每次走到路口會習慣左轉一樣。
有人說四月左望,你明白嗎?
2016.4.15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