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我們以為正確的做法,其實是有問題的,有些自己也直覺中覺得有問題,可是沒有理論依據,在自家孩子教育上,跟爸爸的理念不一致,常常也彼此不能說服,但是這本書的一些觀點給了自己很多啟發,比如小橙子爸爸喜歡給她立很多規矩,但是我認為規矩不應該太多,先立重要的,孩子那可能像個成年人一樣行事。另外他喜歡恐嚇孩子,美其名曰讓孩子有規矩,但是晚上睡覺前,把孩子弄得哇哇大哭,這時候教育孩子也是無效的,這不僅僅是我的觀點,本書作者也持有這樣的觀點。接著,我們來分享作者的幾個觀點。
1 什么是真正的有效管理
本書的核心觀點就在于此:你的管教里可以既充滿尊重和愛,又有著清晰一致的行為界限。換句話說,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珍視感情,強調尊重,摒棄沖突,拒絕情緒化。
有效的管教應該達成兩個基本目標。
第一個目標即讓孩子們聽話,去做對的事情。
第二個目標旨在培養自控力和道德判斷能力。
實現管教目的的最典型方法有哪些呢?不用說,自然是威脅和懲罰。
那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呢?簡單概括就是情感連接和理性引導。這兩者是去情緒化管教法的基礎。
要想管教有效,第一步都得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從親子間的關系出發。在玩鬧談笑乃至管教中,我們想讓孩子們深深感受到愛。情感連接意味著不管我們是否贊成孩子們的行為,都得給予他們關注,帶著尊重去聆聽他們的話,要稱贊他們的決策能力,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進行溝通。
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其實是想深入他們的世界,我們想以此告訴孩子我們有多愛他們。而事實上,那些犯錯的時刻,也經常是孩子最需要與家長建立情感連接的時刻。根據孩子的年紀、脾氣、發展階段和具體情境,我們也得變換自己的反應,但是親子間到位的溝通和深入的情感連接必須貫穿管教互動的始終。培養情感總是比約束行為更重要。
情感連接并不意味著放任縱容。在管教中重視情感連接不代表讓他們為所欲為。正相反,真正的愛是給予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中就包含了給他們的行為設定明晰的界限,幫助他們規劃不遠的將來,以及始終對他們充滿信心。孩子們需要知道在這個世界生存,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
重復的管教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在大腦里建立與各種優良品質,比如延遲滿足、壓制過激反應、靈活處事而非一意孤行等有關的連接。不知界限在哪里是很給人壓力的,背負壓力的孩子會更逆反。所以對孩子說“不”,給他們劃定界限,其實是幫他們在喧囂的大千世界中,找到預見性和安全感。所以,我們得幫孩子在大腦里建立連接,使他們在未來生活里可以獨立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深入的、共情的情感連接可以也應該與那些嚴明的規則相結合,因為規則能夠給孩子的人生搭起一個不可或缺的框架。“理性引導”的必要性由此而來。如果我們已經與孩子建立了情感連接,已經幫助他們冷靜下來,開始傾聽并充分理解我們說的話了,接下來我們就能引導他們去做更得當的事情,幫助他們找到掌控自己的更好方法。
在孩子情緒激動時,這種理性引導很難成功。只要孩子還不開心,他就不會想聽你給他上什么課,那么懲罰和教導就一點用都沒有。這就像教一只正在打架的狗如何安坐一樣,絕對沒戲。但如果你能讓孩子冷靜下來,他就會變得愿意接納,并試圖理解你所教導的東西。這比冷冰冰的懲罰和說教有效多了。
情感連接和理性引導能夠幫助孩子從此成為更好的人,這點比避免情緒和沖突更加重要。
科學研究結果清楚地揭示了那些在情感、人際關系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孩子,都有著情感連接做得很好、非常體貼,但又能對孩子紀律嚴明、滿懷期待的家長。在原則問題不動搖的前提下,這些家長仍能通過溝通交流,向孩子傳達愛、尊重與共情。
我們很提倡規矩和界限,但是我們也強烈地反對打屁股這種管教方式。給孩子的身體施加疼痛就是在他的大腦里種下社會排斥的種子。人們感覺極端無助時就會產生這種反應。同樣地,如果我們讓孩子感受到恐懼、痛苦和憤怒的話,這種能量流和信息流就會激活他們原始的、睚眥必報的那部分大腦;而能夠讓孩子做出更好更靈活的選擇、良好的掌控他們情緒的那部分充滿包容和理性的、更為復雜且聰慧的大腦只能暫時休眠。
02 理性引導策略
少說話:在進行理性引導的時候,要抑制自己講太多話的沖動。處理問題和進行教育固然重要。但在這么做時,請保持言簡意賅。不論你的孩子年紀有多大,冗長的說教是不大可能讓他們更有傾聽意愿的。
接納各種情緒: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說不,他們就感受不到被傾聽和尊重。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會一直守候著他們,會一直傾聽他們的感受,他們可以來跟我們討論任何他們擔心的或者正在對付的事情。
要敘述,不要說教:孩子做了不樂見的事情時,我們應該只是簡單地敘述自己所看到的。
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教是可以做得更加尊重孩子,更加有效的,如果他們能夠進行一段合作、互惠、雙向的對話,而非一廂情愿地來一番長篇大論的話。
用有條件的肯定表達反對的意思:如果你必須拒絕一項請求,那么請重視說“不”字的方式。
著重于積極的東西:要“引誘”孩子,以讓他好好表現,做出明智的決定。
創造性地處理問題
第七感技巧
03 傳授給撫育者的提示
?1.管教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相信要關愛自己的孩子,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就得給他們設定清晰一致的行為界限,并且對他們抱有高期望值。
?2.有效的管教取決于親子關系中的愛與尊重。管教絕不包括威脅或羞辱,造成身體疼痛,嚇唬孩子或者讓他們對家長產生敵意。對介入的每個人來說,管教帶來的感覺都應是安全而充滿愛的。
3.管教的目的在于教。
?4.管教的第一步是關注孩子的情緒。
?5.孩子不開心或者鬧脾氣的時候,就是他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需要向他們表明,我們正陪伴著他們,即使他們已經到了最糟糕的地步,我們也會陪伴著他們。
?6.有時我們需要等待孩子準備好去學習。如果孩子正處于不愉快或者失控的狀態,那么這時就不應該試圖對他們進行教導。那些強烈的情緒證明孩子需要我們。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幫助他們平靜下來,這樣他們才能恢復良好的自控。?
7.認同他們的感受,給予他們體貼的共情。在進行教導之前,先進行情感連接。
?8.情感連接之后是理性引導。孩子一旦感覺到與我們之間建立了情感連接,就會更愿意去學習,于是我們就可以對他們進行高效的理性引導,并與他們討論他們的行為。我們在進行理性引導及設定行為界限時,希望達到什么目的?我們想要孩子能夠獲得對自己的洞察力,對他人的共情心,以及犯了錯誤時及時改正的能力。
管教歸結到底就是簡單一句話:情感連接和理性引導。我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給予撫慰人心的情感連接,接著再對行為進行理性引導。即使我們要對孩子的行為說不,也得堅持對他們的情緒,以及他們體驗事物的方式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