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或者死去,健康人不會刻意去思索,但當一個癌癥病人,面對死亡時求死或求生,心態至關重要。
用信任、勇氣、和解、新生來接納和重構,也許就能因愛而療愈。
《藥樹》是一本關于心理學的書,它的寫法別出心裁,一旦捧起,就被深深吸引。
整書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在現實世界VS意象世界中自如轉換,主人翁陳樹在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穿越病痛的至暗時刻,擁抱光明。
作者朱建軍,著名的心理學家,心理學作品眾多,是心理學中國化先行者,從事心理咨詢30多年,國內著名的咨詢師之一,跟隨者和弟子無數。
讓我們走進這本心理學小說,去了解主人翁陳樹在意象對話心理師海音的陪伴下,與眾多子人格的邂逅,并一一解開心頭結,讓自己身患癌癥之軀逐漸向好的坎坷歷程。
01 離開人世前一個浪漫愿望
02 在意象世界中療愈
03 身為藥樹,治好自己,也治好別人。
01 離開人世前一個浪漫愿望——做一個最美的新娘。
詩人里爾克說:“生命哪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這句話用在此時正被癌癥的痛苦折磨著的陳樹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她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美麗都市白領,卻因為癌癥奄奄一息,她只求能像櫻花一樣盛放,雖然短暫,也要在燦爛中死去。
深愛她的未婚夫夏靖之和醫院的幾個相處很好的小護士,為了滿足陳樹病房婚禮的浪漫愿望,積極地幫陳樹準備婚禮。
婚禮將在一周后舉行,可是媽媽支吾著告訴陳樹,她遠在法國讀書的唯一的弟弟陳果,可能趕不及回來參加她的婚禮。
從小在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中長大的陳樹,一切都以弟弟為中心,這次想任性一次,堅決要等到弟弟回來才舉辦婚禮。
平時總是去照顧別人的需求,這次陳樹想要遵循內心的感愛,認為這個堅持很重要。她突然非常希望弟弟能為她犧牲一次他的生活。
推遲婚期,未婚夫有點擔心陳樹能否堅持到婚禮的舉行,會不會因為這個推遲留下一個很大的遺憾。
但夏靖之把擔憂和對小舅子的不滿深埋心底,一切按陳樹的愿望去做。
“有的人總是為別人著想,竭盡全力地去滿足別人的期待,好像一輩子從沒真正為自己活過,活著無非是為了別人,死反而是唯一的一次為自己活,允許自己休息的機會?!?/b>
陳樹想在離開人世前,任性地為自己活一次。
02 在意象世界中了解了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源,開始療愈自我。
青青,蘇蘇,大桿,甚至小海參,美人魚……這些人物都是陳樹的子人格,在意象世界里,她會和這些子人格不期而遇。
在意象對話心理咨詢師海音的陪伴中,陳樹一次次走進意象世界,在那里,她變成了小海參,五臟六腑被掏空,看見一群人要吃她的內臟。
在她的哀求下,美人魚把內臟吐給了海參,并告誡陳樹,記住這條命是她給的。海參仿佛突然感到自己重生了。
而那群食客還在舉著刀叉,虎視眈眈地說:“如果你要保留內臟,就要交出你的命來換”。
在金色美人魚給了她生命,而黑色美人魚又要索取的過程中,陳樹突然明白,這兩個美人魚都是她的媽媽。
陳樹想把生命還給媽媽,來成全那個過去的她曾錯過的幸福。
陳樹心里一直有個心結,重男輕女的媽媽把絕大多數的愛都給了弟弟,從小就難以得到充分母愛的陳樹,在心底里有對母愛的渴求,有對媽媽的怨恨。
這次的意象世界讓陳樹發泄出了心底長期的積怨,讓她明白了:
“重點可能不在于死或活,最重要的或許是愛,是心,是有沒有被看到。”
陳樹終于鼓起勇氣,在現實世界里和媽媽做了一次長談,打開了母女之間的心結。
了解了母親對待自己的方式來自于家族命運的傳遞——姥姥、母親從小都是被忽略,在重男輕女對待中長大,受到的虐待遠勝過她。
頓悟后的媽媽的道歉冰釋了陳樹冰冷的心,陳樹也了解了受到偏寵的弟弟的累與不甘。
從不在媽媽面前流淚的陳樹,在感受到媽媽的歉意后,反而淚流不止。
海音告訴陳樹:“心中有恨的時候是不流淚的,因為淚水如同雨水,只有在不那么冷時才會下雨,心寒的時候心的世界是冰雪,冰雪是不流動的?!?/b>
陳樹的心在意象對話中慢慢變得柔軟,重新燃起繼續活下去的愿望。
03 身為藥樹,治好自己,也治好別人。
在海音的陪伴中,在意象世界里陳樹看到舍命保護她的小桿,看到耐心等待她,準備隨時接她走的死神,看到帶領部下與癌癥決一死戰的將軍景岳……
在一次次的意象療愈中,陳樹的癌細胞開始逐漸減少,使她重塑信心,與癌癥爭奪生命。
善良的她悄悄給同病房病友小代試著做意象治療,雖然療愈給自己的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但看到小代的生命煥發了新活力,陳樹為能幫到小代而開心。
不幸小代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給了陳樹又一次打擊,她開始懷疑意象治療,拒絕再見海音。
陳樹在意象世界里看到芳芳抱怨菲菲讓她失去了生命,要帶走菲菲。陳樹意識到是小代對她的抱怨,十分痛苦,身體無端出現嚴重的過敏現象。
但最終芳芳放棄了帶菲菲一起離開的想法,現實世界里的陳樹身體上奇怪的過敏現象也日漸好轉。
意象對話就是幫助病人調節心態,心態變了,就沒有了死亡的沖動,身體就有了痊愈的機會。
這就像人們常說的,心態樂觀了,就能戰勝疾病,闖過一個個坎。
陳樹的癌細胞得以遏制,終于能走出醫院,和深愛的夏靖之過上了平靜幸福的小日子。
陳樹在居家調養的生活中,自學了心理學,并繼續和海音進行意象治療。
半年后,小夫妻倆一起去海南度假,享受美好的日光浴,享受平靜美好的生活。
在回程的飛機上,陳樹夢見40年過去了,她和夏靖之都滿臉皺紋,可這40年沒有留下任何記憶,能想起的就是一起登上飛機那一刻,悲從中來。
夢中醒來,她躺在愛人的懷里,無聲地感受著愛人的呵護,心中瞬間涌起一股暖流。
以后的日子,陳樹和海音一直定期做著意象對話。
當陳樹快忘記自己是癌癥病人時,不幸再次降臨——癌癥復發了。
在意象世界里,各子人格在說服著陳樹,有讓她跟著死神走的,有讓她繼續感受美好世界的……
最后在海音的幫助下,陳樹決定再次面對現實,從頭再來。
在病痛的折磨中,陳樹進入了夢境,在那里,她與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傅青主相遇,老人在那里等她早已離世的愛妻青兒,自學醫學,造福一方百姓。
老人欣慰地告訴她,終于等到了他的青兒,就是陳樹。
醒來后的陳樹將一切告訴了海音,海音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陳樹就是青兒。
陳樹頓悟,陳樹也是眾多子人格中的一個。
在意象世界里,女媧讓陳樹明白,自己就是藥之樹,枝葉、枝干、果實、根系陳于大地,用于蒼生。
這顆樹是愛,是治愈。藥不是給自己用的,而是給需要的人用的。
因為有了病,才有了藥,才有治愈和新生。
寫在最后: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學書籍,它告訴讀者,其實人的疾病常常源于心理,起初陳樹對于癌癥的消極對待,源于潛意識中對生活的失望,對母親的怨,對弟弟的妒。
但意象治療讓她找到了負面情緒的出口,重新激起了她生的渴望,并有了新的人生目標——用自己的經歷和自學的心理學知識去幫助更多的人。
讓自己成為那棵渡人渡己的藥之樹。
讓我們相信生病之處,必有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