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第三周
我正在讀《世界依然沉默》。助理牧師毛什,作為外籍猶太人,在1942年的屠殺中他奇跡生還,回到羅馬尼亞賽加特小鎮上,他每天挨家挨戶告訴小鎮里的人他所經歷的屠殺,然而人們都不相信他,還嘲笑他。1944年當德國法西斯出現在了小鎮,人們還為德國軍官的禮貌感到高興。然而幾天后,種族滅絕的大幕拉開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埃利就是集中營里的一員,他在集中營看著自己父親被打死而默不作聲,甚至心里還希望趕快甩掉這個沉重的包袱,只管自己求生。
最后他被美國人所救,他又沉默了十年,十年后寫出了《世界依然沉默》,1986年因長期為反暴力、反屠殺與反種族歧視發聲,埃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獲獎感言中說:“我發誓,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人在遭受苦難和恥辱,我都不會沉默。我們必須態度明確。中立從來只有助于壓迫者而非受害者;沉默永遠只會助長施虐者而非被虐者?!?/p>
埃利在集中營的沉默與前面所說的牧師毛什勇敢傳遞信息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沉默真的能夠帶來內心的平靜和救贖嗎?不然為什么埃利在十年后,不再選擇沉默,我覺得他是在進行一種彌補,彌補自己的族人在遭受屠殺的時候,他沒有出聲,在父親被打死的時候,他也沒有出聲??墒?,我相信他仍然是后悔的!有時候,我們也會面對一些需要我們發出聲音的事情,可是我們選擇了沉默,因為出聲會損害到我們的利益,有時候我們可以不必出聲的時候,卻生怕別人聽不見我們的聲音,而吼得面紅耳赤。
閱讀能夠幫助我們在看到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有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