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貓說。
“去哪兒無所謂。”愛麗絲說。
“那么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貓說。
? ? ? --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漫游仙境》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相較于我們的父輩而言,我們擁有了最大的選擇自由,大學畢業后,無論你是想追求學術上的權威,還是想在商業上取得成就,無論是去心儀的公司就業,還是為夢想去創業,只要你能想到,都有方法去實現。
然而,現實是很多人總是糾結于選擇哪一條道路,反而沒辦法專注于自己的目標。昨天看到別人出國讀研,自己心里癢癢;今天又眼紅別人在BAT公司有高薪和分紅,想著要不要去學編程當程序員;明天看著別人經營自媒體風生水起,覺得自己也能做到。晚上躺床上做夢覺得自己有各種可能,早上醒來卻還是不情不愿地去上班,應付著差事。
當一個人沒有一個長遠的明確目標時,好像哪個方向都能去,其實哪里也都沒有去。
臺灣大學有一個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追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6%的人沒有目標;61%的人目標模糊;9%的人有比較清晰的短期目標;4%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期的目標。? ? ? ? ? ? ? ? ?
25年的追蹤調查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況十分不同:
4%擁有長期目標的人,25年來幾乎不曾改變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努力;若干年后,他們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他們之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9%擁有短期目標的人,多半生活在社會的中上階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一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品質穩定上升,他們成為各行各業中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61%目標模糊的人,幾乎生活在社會的中下階層,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
26%沒有目標的人,他們幾乎都屬社會的最底層,生活過得很不如意,常常失業,需要社會救濟,并且習慣于抱怨他人和社會。
長遠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你選擇什么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成就,也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畢業這么久的你還在猶豫迷茫嗎?給自己制定一個10年,20年甚至30年的長遠的目標,并堅定地執行下去,時間會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