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看完你的筆記,不如說是日記,我才開始寫這封信。沒寫過信,不知道該從何寫起,你就當(dāng)成比較正式一點的閑聊一樣,就好。
? ? ? ? ? 噢,對了,說起信,這個信好看么,是16年1月左右,有個朋友叫人從外面寄來的,只一眼就相中了,千方百計要了過來,因為我感覺以后一定會用到它,你看,這是不是很巧。
?我好像大概有點理解你的意思,這一摞日記的意思,別那么著急說愛。
?很對,這么久了,不再是那個年少無知帶著天真的孩子了,都經(jīng)歷了許多,變了許多。
成熟的感情不應(yīng)該只是在口頭上輕易地呼來喚去,而是代表著一種成熟,一種責(zé)任的東西。所以讓我看信看筆記,是在看你的過往。
就像你說的,你好像對我很了解,但又不知道太多,我好像對你很了解,也確實確實不知道很多。
所以,這才是日記的意義,或者一部分意義,也不知道對不對。
可能是天生,也可能是后天,性格便是如此。
反正就是不愿說出來,然后就是和你莫名其妙地錯開了,說實話,我那時還真不知道該做什么。
然后那天晚上帶著一肚子的疑惑和怎么說呢。期待?幻想?驚訝?反正那天晚上的內(nèi)心是沒有平靜的。有沖動想問問你的,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這樣會不會唐突?
然后終于還是沒能說出口。
天性使然,請勿見怪。
然后就是有些狗血的劇本了。
你以為青春的劇本不狗血?只不過是沒輪到自己罷了。
我一直認為人身體里有兩個他,一個在外,一個在內(nèi)。
看那些外在的他看不見的,想著他想不到的,什么第六感。
簡單說,就是另一個你,但是他們會合在一起,就像那種一夜之間突然變化的那種,不是很清楚,但應(yīng)該就是這樣。
以前的我總是害怕后果,擔(dān)心后來如果怎樣會如何之類的。有一天就突然不怕了,覺得連說出口的勇氣都沒有,還能去有什么閑工夫想后來?
所以,我想說出來。
至少,讓你知道。
至少,我努力過。
未來之所以叫做未來,就是因為它還未來到,不是么。
看你的日記,你有說:我把我的生活講述給你,也是再度活了一遭。
看到最后想的是,為什么當(dāng)初不是我。
但是現(xiàn)在我想了想,你在那邊,我在這邊,不能陪著你卻還是想和你一起,非常自私呢。
是有些自私,但我害怕,害怕你又離開,去到別人身邊。害怕我會被別人打動。
想了想,還是決定再說一次,自私一把總比黯然神傷來得好。
我很想保持著那個好像年少無知又帶一點逗比的我來與你訴說,懵懂無知地年紀最讓人羨慕。
發(fā)現(xiàn)裝也裝不出來。
我可是能一邊哭著打出一大串哈哈的人啊,很是奇怪。
和你打電話也是提著八度好像能年輕些,但是聲音低沉的變化得我自己都不認識了。
害怕長大,害怕責(zé)任,那多累啊。
可是等我反應(yīng)過來,已經(jīng)扛著好多東西走了那么遠。以至于回頭看看青春也只能揮揮手,古井無波。
如果哪天見面,什么話也別說,等我抽完一根煙。
作者在寫完書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個字時,都如同重生一般地深呼吸一口氣。
他們想做的、想說的、經(jīng)歷的,都在書里,刻在里面。
有一個讀者他就又活了一遭。
也許這就是閱讀的魅力所在。
就好像作者被催稿,匆匆寫下爛尾的結(jié)局,不情愿也不完美。
只是需要一個讀者,僅此而已。
寫了這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說什么,說了什么。寫完我就沒有再往前翻了。
也許是想告訴你我感受到了你的一點點世界,或者知曉了什么,又或者是我表明了些什么,還或者根本就是沒什么的意義的扯淡一樣,你看過就好。
很有趣的一段,這段話大概也有些年頭了。
有時候生活圈子就是這么小,尤其是在一個小縣城,高中同學(xué)是初中同學(xué)的小學(xué)同學(xué)屢見不鮮,甚至現(xiàn)在到了大學(xué),還常有高中同學(xué)的大學(xué)同學(xué)是我的初中同學(xué)這種概率發(fā)生,還不止一例。
所以,就算我們初中沒有說過幾句話,甚至連基本印象都沒有,后來我們再重逢還是發(fā)生了那么多故事。
高中不同校,離得很遠,一個在城里一個在山里,又只有周末才有短短假期,很是難見面。
用那只白色的翻蓋機聯(lián)系著,上線頭像閃幾下就跳到前面來,下線了又黑掉退到后面去,后來設(shè)置了特殊列表,只要顯示(1/1)就是他在,(1/0)他就不在。
天知道有什么好聊的,每天無非就是上課下課做作業(yè)睡覺,還是舍不得放下手機。
就這么聊了一學(xué)期,沒見面。
生日,他送我禮物,約出來見面。
只記得那天天氣很好,在新華書店的門口,有棵碩大的黃角樹。他早早在等,沒見過面又一眼看出來。白色的襯衣,只記住。
第一次禮物是一塊星星的手表,第二次是一把龍貓的雨傘。
未完...
后來一直想寫完都沒再回憶。
可能是因為有后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