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看《急診科醫生》,第一次聽說有人把阿爾茲海默癥稱為“最漫長的告別”,這是我聽過所有疾病名稱中最好聽的一個。
阿爾茲海默癥,也就是現在常見的老年性癡呆。早期的癥狀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判斷能力下降,不能像常人一樣進行獨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斷。中期則為視覺空間能力下降,不能獨自在戶外活動,容易變得急躁不安,后期的時候,病人嚴重記憶力喪失,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肢體僵硬。
我對于阿爾茲海默癥也算是有相當的了解了,因為我舅舅是在63歲的時候患上了老年癡呆。這足以讓我開始重視這方面的癥狀以及治療方法。
舅舅出生于1950年,由于姥姥年輕的時候家里太窮,所以逃難逃到現在的家庭。姥爺去世的早,姥姥獨自一人撐起了整個家。舅舅是家里的老大,當時到了結婚的年齡,卻因為家里經濟條件差給耽擱了。就這樣,等到我媽結婚之后,舅舅依然是那句話,不著急......
直到最后,他始終是一個人。
02
最陌生的至親,最漫長的告別。
2013年到2016年這期間,他度過了對于他來說最漫長的三年。
中間有一次走丟了,當時只知道他出去的時候說走一圈就回來,我們也沒太在意。因為這是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圍繞著附近的莊稼地走上一圈。而且出門的時候是清醒的。一直到午飯的時候都沒有回來。我們就開始急急忙忙的尋找,想盡了一切辦法,到了晚上還是沒找到。他一個人不認識路,從來沒離開過家,而且神志也不太清醒,這可怎么辦。
等到第二天下午,我們接到當地派出所的通知,說找到了舅舅。我們趕到派出所看到他的時候,那種心情真的是又高興又心疼,高興的是總算找到了,心疼的是看到他蹲在墻角那種畏懼周圍的眼神,心里瞬間難受了起來。那一刻舅舅是清醒的,哭著對我媽說了句:你們怎么不找我?我去地里轉了一圈,看見那誰給我打招呼我就跟著他走了......,我媽也跟著舅舅哭了。
事后得知,是鄰鄉的村民看到了他,并把他送到了當地的派出所。
03
因為家里忙,媽媽沒時間的時候,是我和妹妹去照顧舅舅,當我給他洗腳的時候,我問道,舅舅你知道我是誰嗎?他看了看我笑著說:咦,我咋會不知道,你是我妹妹啊。
他把我當成了媽媽,每次問他,他都說是我媽。其他人卻一個也想不起來。
直到去年11月份,我沒能見他最后一面。雙十一買給他的帽子和手套卻一直在路上......
也許他把所有人都忘記了,但從他的眼神可以看出,親人之間的感情卻一直存在。
阿爾茲海默癥患者不僅對自身有著折磨性的痛苦,同時還考驗了家屬。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他。關愛老年癡呆癥患者,正確認識這個病,不歧視,不孤立老年癡呆癥患者,讓他們的晚年不孤獨,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周圍人溫暖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