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塵封在記憶中的往事
? ? ? ? ? ? ? ? ? ? 裴莊初中? ? 尚仙琴
? ? ? 日子,總是像流水,在不經意間沖走了記憶中難以忘懷的夢,還有那些艱苦而美好的童年時光。
? ? ? ? ? ? ? ? ? ? ? ? ? ? ? ? ——題記
? ? ? 今天的語文課,我將和孩子們一塊學習梁曉聲的《慈母情深》這一課。
? ? ? 這篇課文寫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當時正是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社會經濟落后,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難。一元五角錢,在現在的孩子們眼中,根本就不算什么,可在當時,用一元五角錢買一本書,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更好的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慈母情深,我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
? ? ? 上課了,我首先問孩子們:“你們每周來學校,家里人給你們多少錢?”
? ? ? ? “十塊”、“二十塊”、“十五塊”“三十塊”……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我聽得出來,絕大部分孩子家長最少都給孩子拿十塊錢。
? ? ? ? “有父母給五塊錢的嗎?”我再問。
? ? ? ? “我父母不在家,我爺爺奶奶只給我五塊錢?!敝挥幸粋€小男孩低聲怯怯的說。
? ? ? ? “有沒有來學校家里人不給你拿錢的?”沒有一個人吭聲。
? ? ? ?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老師從上學一直到初中畢業,去學校爸爸媽媽從沒有給我拿過零花錢?!?/p>
? ? ? ? “不會吧”、“為什么”、“老師,你家很窮嗎”“你媽為什么不給你零花錢”……教室里又是一陣騷動。
? ? ? “因為那時我爸爸的工資,一個月只有五十塊錢,還要供我們姐弟四個上學,還要買糧、買米、買油、買菜……家里再沒有多余的錢了?!钡群⒆觽兌及察o了下來后我說道。
? ? ? ? “啊?”、“怎么會這樣?”、“一個月工資才五十塊錢?”……孩子們一臉的不可思議。
? ? ? ? “同學們,《慈母情深》的作者梁曉聲,在少年時代很渴望得到一本心愛的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當時買這本書需要一元五角錢。他想這本書可以說,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而他貧窮辛勞的母親一個月工資只有二十七塊錢,可是當他給母親要錢買書時,母親卻不顧同事的勸阻,用龜裂的手指掏出一大把毛票,毫不猶豫地給兒子錢讓他買書……”
? ? ? ? 我的話還沒說完,孩子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閱讀了起來……
? ? ? ? 這里,我不用說你也知道,這堂課的課堂效果出奇的好。
? ? ? ? 下課后,坐在辦公室桌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 ? ? ? 每個人,都會有那么一段故事,塵封在記憶深處。再回首,那曾經刻骨銘心的記憶,快樂的、痛苦的、幸福的、哀傷的……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 ? ? ? ? ? ? 石榴籽花洋布棉襖
? ? ? ? 我家的相框中,有一張黑白全家福,是我們一家六口人最早的一次合影,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照相。
? ? ? 那年我六歲,記憶中我第一次穿花洋布棉襖。洋布,是指用機器織的平紋布,而土布,是指用手工紡織的粗布。當我今天給孩子們說起洋布土布時,孩子們真的是茫然不解。
? ? ? 六歲的小女孩,正是知道了愛美的時候。當時我正上幼兒園,每天從頭到腳穿的全是媽媽親手紡織的土布衣服。那時我家里還沒有縫紉機,我們姐弟四個的衣服都是媽媽用手縫制的。紅白相間的豎條背心,紅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還有襪子,全是用土布縫制的,包括我背的書包,也是藍色的土布書包。
? ? ? ? 記得我們班有一個女孩,她爸爸在信用社上班,家境比較富裕點,她有兩個哥哥,家里只有她一個女孩,每天穿著一件很漂亮的花洋布上衣來上學,真是羨煞了我們班所有的小女生,因為她是我們班里唯一穿花洋布衣服的女孩。
? ? ? ? 當時我爸爸在公社機械廠上班,每個月工資五十塊錢,在當時也算是高工資了。我爺爺奶奶早逝,媽媽要照看我們姐弟四個,經常不能去生產隊干活,工分記不夠,老是短款戶,每年分糧我們家總是分不夠,所以爸爸每個月的工資,大多都用來買糧食,用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 ? ? ? 我姐姐比我大五歲,記得我六歲的時候,媽媽給姐姐做了一件花洋布衣服,而我卻沒有,我就纏著媽媽也給我做一件,媽媽答應我等過年時,就給我做一件花棉襖,所以那時我只有眼熱姐姐的份了。
? ? ? 就這樣,過年穿花棉襖就成了我的夢想。我天天盼,月月等,每天板著手指頭算日子,就盼望著快點過年。
? ? ? ? 剛進入臘月,媽媽就給我們姐弟幾個準備新衣服了。那個時候,買布是要布票的,沒有糧票沒飯吃,沒有布票沒衣穿。每年國家發給每人的布票是很少的七、八尺,所以布票是很珍貴的,大多數老百姓根本顧不上穿著體面,只求一份溫飽而已。那個時候,還沒有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一件衣服老大先穿,小了就給老二,然后改改再給老三穿。所以說,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如今,我上課給我的孩子們講起布票的故事,他們都覺得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啊? !
? ? ? ? 盡管如此艱苦,爸爸媽媽一年到頭舍不得給他們自己扯布做新衣服,也要讓我們姐弟幾個穿的漂亮整潔。記得媽媽給我扯的花布,是淡黃色的底子,上面印染了紅藍相間的石榴籽花塊,一看就讓我愛不釋手。
? ? ? ? 因為媽媽白天要忙家務活,縫衣服都是在晚上。那時還沒有電燈,晚上都是點的煤油燈,當媽媽給我縫制衣服的時候,我高興得睡不著覺,就那么靜靜地坐在媽媽身邊,看著媽媽在昏暗的燈光下,左一針、右一針的縫著,一根線縫完了,要穿線的時候,我就搶過來給媽媽穿好線。有時候媽媽一不小心就會把手扎破了,流出血了,她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一下,忍著疼繼續縫衣服。很多時候,我看著看著就不知不覺睡著了。
? ? ? ? 好不容易盼到了過小年,那幾天,我天天都要打開箱子,摸摸我的石榴籽花棉襖,恨不得明天就過年。
? ? ? ?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除夕之夜。媽媽把我們姐弟四個各自的衣服,都整整齊齊放在我們各自的枕頭邊,而我們幾個心花怒放,就等著大年初一早上穿新衣服了。
? ? ? ? 大年初一,早早起來穿好新衣服,吃了餛鈍、餃子,拿著媽媽發給我的壓歲錢——我們姐弟四個每個人兩毛錢,蹦蹦跳跳,像一只快樂的鳥兒,迫不及待飛出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了。我的小伙伴兒大多數還穿著土布做的衣服,看著她們羨慕我的眼神,我高高的揚起頭,別提心里有多美了!
? ? ? 對門的嬸子沒有女兒,只有三個兒子,見了我就說,看這女子,衣服真好看,臉粉嘟嘟的多像桃花,真親哦!來我家吧,干脆給我做女兒得了!我一聽,羞紅了臉,趕緊跑開了,但心里美滋滋的,覺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美的女孩了。
? ? ? ? 到了中午,爸爸媽媽帶上我們姐弟四個去了照相館,照了第一張全家福,留下了這張永久的溫馨的一刻。
? ? ? ? ? ? ? ? ? ? ? 紅薯葉菜卷
? ? ? 記憶中,我第一次吃菜卷是上三年級的時候,而且還是紅薯葉菜卷。
? ? ? ? 那時,還是生產隊,沒有分產到戶。一個人一年的口糧也就只有一百斤左右的小麥,根本就不夠一家人吃。爸爸每月工資發下來之后,都要買一袋玉米,綁在自行車后座上帶回來。
? ? ? ? 那個時候,吃饅頭都是一種奢侈。蒸饅頭的面,九成是玉米面,只有一成小麥面粉,還是黑黑的粗面。玉米面沒粘性,不筋道,不能揉搓,面在盆里和好后,只能揪一疙瘩面,放在一只碗里,輕輕搖幾下,面團滾圓成型后,把碗反過來扣在鋪好籠布的鐵篦子上。就是這樣的饅頭,我們每頓飯,姐弟幾個只能分吃一個饅頭,余下的只能吃紅薯喂飽肚子了。那時家家都有一個紅薯窖,存放的紅薯幾乎都吃到第二年的收麥時節了。
? ? ? ? ?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爸爸在食品加工廠工作,家里生活比較寬裕。一個周末,我去她家玩的時候,見到她媽媽蒸的菠菜菜卷,看著綠油油,聞著香噴噴的,饞得我直流口水。回到家里,我就纏著媽媽,也要媽媽給我做菜卷吃。
? ? ? ? 媽媽答應了我。做菜卷用玉米面是不行的,要用小麥面粉。媽媽說,白面我們要等到過年時再吃,菜卷只好用黑一點的面粉了,我那時一心只想吃,可不管面黑面白,只要是菜卷就行。
? ? ? ? 那時沒有集市,沒有超市,沒有菜鋪,買不下菠菜。怎么辦?媽媽說,咱們干脆吃紅薯葉菜卷吧!生產隊的紅薯葉是不能采摘的,好在我家里的院子大,足足有一畝大,除了栽了六棵蘋果樹、一棵石榴樹外,還栽種了一小塊紅薯、一些蔬菜等。
? ? ? ? 我自告奮勇采摘紅薯葉,媽媽先泡好粉條,然后開始和面。我到院里采摘鮮嫩的紅薯葉,擇好淘洗干凈,放在竹篩里控干水分,接著又剝蔥剝蒜,忙的不亦樂乎。
? ? ? ? 那時家里養了五只母雞,也開始下蛋了。媽媽切好紅薯葉,準備炒雞蛋。當時那個年代還沒有蜂窩煤爐子,更沒有煤氣灶、電磁爐,炒菜還是在大鍋臺下面碳火炒的,很不方便。媽媽熱好油,先炒了兩顆雞蛋倒進菜盆里,接著又熱油,把蔥末、蒜末爆香,倒進粉條,再放點老黑醬,瞬間滿屋里都飄著蔥香、蒜香、醬香……??!還沒有吃到菜卷,我滿嘴已經開始流口水了。
? ? ? 媽媽的廚藝是一流的,我現在喜歡吃美食,并喜歡做各種美食,給我的家人吃,完全得益于媽媽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 ? ? ? 在我的記憶中,第一次吃的紅薯葉菜卷,是我這輩子吃的最香的菜卷了。
? ? ? 當我上課把我的這段經歷,告訴給我的孩子們時,他們一臉的訝然:“紅薯葉還能吃嗎?”、”好吃嗎?老師?!薄皼]有聽說過紅薯葉還能吃??!”……的確,現在的孩子們從小衣食無憂,都是蜜罐里泡大的,怎么能理解那樣艱苦的歲月呢?
? ? ? ? ? 我告訴孩子們,其實,紅薯葉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癥等保健功能,經常食用不僅能預防便秘、保護視力,還能保持皮膚細膩、延緩衰老,并且還能提高免疫力,有防癌功效呢!它的食用方法也挺多的,不僅僅能做菜卷吃,還可以炒著吃、焯好涼拌吃、? 做蒸菜吃……吃法真是太多了!?
? ? ? ?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七嘴八舌表示,回家了也讓媽媽給他們做著吃。
? ? ? ? ? ? ? ? 椒葉玉米面發糕
? ? ? ? 椒葉玉米面發糕,是那時媽媽冬天每次蒸饅頭都要蒸的,至于小麥面粉蒸的饅頭,只有過年時才可以吃一點,想天天吃上雪白的饅頭是我夢寐以求的一件事,可在當時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 ? ? 玉米面發糕,用的全是玉米面,沒有一點兒小麥面粉。媽媽和面時,放些秋天曬干的花椒葉,放點芝麻,再放點鹽,面和好后,直接拿起一大塊面放到鋪好籠布的鐵篦子上,可著篦子蒸一個又大又厚的發糕,蒸熟后用刀切成一塊塊正方形的小塊,拿起來吃著方便。
? ? ? 因為那個時候沒有蜂窩煤爐子,到了冬天,我爸爸就在屋里緊挨著土坑砌一個土爐子,爐子的煙筒通著土炕,這樣炕上老是暖和的。燒的煤塊,是用無煙煤拌些土,抹成煤片。爐子的兩邊,爸爸分別留了兩個正方形的洞,還用木板做了兩個蓋子,里面可以烤紅薯、烤饅頭、烤花生……每天晚上,媽媽都會在兩個洞里分別放兩塊玉米面發糕,經過一晚上的烘烤,第二天早上,四塊玉米面發糕看著黃橙橙的,吃起來嘎嘣脆,滿嘴都是玉米香、椒葉香、芝麻香……那時真的就是人間美味啊!上學時,我們姐弟四個一人一塊,裝進書包里就去學校了。
? ? ? ? 當我課堂上給我的孩子們講起這段往事時,孩子們將信將疑:“沒吃過玉米面發糕”、“不就是玉米面嘛?”、“真有那么好吃?”……想起現在有些孩子在學校食堂吃飯,寧可到小賣部買方便面泡著吃,也不愿吃雪白的饅頭,甚至還有些孩子把雪白的饅頭扔到地上,浪費糧食,我就很痛心。
? ? ? ? 當我就食堂有些同學亂扔饅頭、浪費糧食現象讓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時,孩子們討論熱烈,認真反思自己,他們認識到了浪費糧食的確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就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懂得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真正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 ? ? ? 美好的回憶,總是有著太多的溫暖和感動, 我不禁感嘆,歲月真的是太匆忙了,五十年的光陰,瞬間便都成了過往。
? ? ? ? 此時,我靜坐在時光的一隅,看風吹梧桐樹葉落,看時光踏著輕盈的腳步,攜著昔日的美麗隨風悠然而逝,那些曾經擁有過的甜蜜與苦澀、快樂與失落、憂愁與悲傷,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也隨風輕輕地逝去,留下的,只有歡樂和笑靨,只有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