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五稜郭—湯之川—函館市熱帶植物園—函館朝市—金森紅磚倉庫群—元町
函館是北海道的南大門,大概是北海道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了。不過,歷史雖然看不懂,看一看風景也是不錯的。
函館的第一個目的地是五稜郭。因為之前看過幾部大河劇的緣故,五稜郭這座幕府末年的城堡一直是我心中一個神秘的所在。明治維新前后,這里曾是擁幕派最后的陣地。
不過,昔日的堡壘今日已成公園。到達的時候,五稜郭已被粉雪包圍,雪花時又時無,變幻不定。
據說五稜郭最有名的是櫻花,公園里的一株株染井吉野,是北海道賞櫻族的最愛。不過,天寒地凍里,倒是很難想到這里賞櫻時節的面貌。
五稜郭的正中,是一座按照幕府末年格局復建的箱館奉行所,進入參觀需要脫下鞋子。走在榻榻米上,我一直有一種在京都寺廟的錯覺,只是雙腳一直冰冷,提醒著這里其實只是北國。
從五稜郭走出,乘坐有軌電車來到了湯之川。懷舊的有軌電車叮叮當當,更容易讓人想起香港和大連。湯之川是函館有名的溫泉區,不少溫泉酒店可供外客泡湯。
距離湯之川溫泉站不遠處,有兩個值得散步前往的去處——湯川寺和湯倉神社。飄雪的天氣里,神社有著和平日不同的感覺。
雪白冷寂的主色調,加上朱紅色的大鳥居,隨手一拍都是完美的照片。
沿著河流,來到了位于湯之川南側的函館市熱帶植物園。溫室里花盛草美,氣溫適宜,讓在雪中呆久的人大呼過癮。
不過,這座植物園真正的主角是猴山中的獼猴。在飄雪的的冬季里,獼猴自在地泡著溫泉——這已經成為了北海道的一張名片。但是,我有一個疑問:獼猴們上岸后不會覺得冷么?還是說它們一天24小時都泡在溫泉里?
植物園的旁邊是海灘,這里是我們漫步的終點。晚上的時間是屬于溫泉的,不過,和登別比,這里的溫泉當然是小巫見大巫了。
早早休息,次日早起,為的是JR站附近的函館朝市。
大名鼎鼎的函館朝市,其實就是只在早間開放的水產品市場,它類似于小樽的三角市場,性價比卻更高。這里不缺的是剛捕撈上岸的海鮮以及美味的蓋飯,其中最有名的是「朝魷」。
一邊呼吸著早晨清新的空氣,一邊挑選自己喜歡的海鮮,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函館那充滿吆喝和生活氣息的早晨,也就留在了我的記憶里。
雪后的函館比較適合散步閑逛。在JR站附近的觀光案內所,當地推薦了十幾條主題不同的散步路線,這一天我的選擇是金森紅磚倉庫群和元町。
從函館站出發,沿著海岸線就可以到達金森紅磚倉庫群。這些一百多年前修建的倉庫如今看來,頗有一些后現代的色彩,里邊有不少好玩的咖啡館、商店和畫廊。
從海邊轉到各種坡道上,大名鼎鼎的「八幡坂」就在其中。但是,我居然沒有找到它,抑或者是經過了卻沒有注意到,大約是沒有緣分吧!
繼續前行不遠就是「元町」區域了。函館是北海道的南大門,也是北海道最早開港的地方,各國的外交和商業活動至今仍在這里留下了痕跡,元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走進異國情調集中的元町,第一反應是仿佛在歐洲,繼續仔細體會,一座座明治或昭和時期的領事館、教堂、商店散落其間,又好像是讓人走進了歷史教科書里。
舊英國領事館、舊公會堂、日本基督教團函館教會、天主教元町教會、函館俄羅斯東正教堂、東本愿寺……其實也沒有必要貪心求全,隨便走過,感受一二就很不錯了。
在前往元町的路上,有一個函館市北方民族資料館,我在做旅行前功課的時候并沒有注意到。但走到門口,隨手拿起宣傳冊頁卻感興趣到不能行,所以進去逛了下。
資料館里十幾件蝦夷人大袍讓人眼前一亮,圖文互動加之展品,也稍微幫我理清了蝦夷人、山丹貿易、東段絲綢之路這些繁亂的歷史。
這一天夜晚的計劃是去爬上函館山看夜景。曾經不止一次地看過函館夜景的圖片:大片的燈光霓虹為函館灣和津輕海峽勾出了兩道圓弧,讓這座城市看起來如同沙漏。據說,在這里還能看得到本州島上的青森。
不過這一天又是風雪交加的一天,登陸函館山纜車網站,果不其然看到了停運的通知。后來,我又趁著暑假的時間來了一次函館,卻遇到了暴雨,夜景計劃也沒能實現。恩,那就希望以后有機會吧!
和夜景說再見的我們,這一晚卻在金森倉庫前遇到了函館彩燈節和煙火表演。金森倉庫前,一棵六七層樓高的圣誕樹,變幻出了各種顏色,耳邊是「Jingle Bells」的音樂,讓人感覺到濃濃的圣誕氛圍。
據說,函館的彩燈節涵蓋了從12月到2月的大部分時間。在晝短夜長的冬季,這里還真是函館的一個好去處。
度過了在北海道的最后一個夜晚和最后一個早晨,要和這個島嶼說再見了。
希望能夠再次遇到你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