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丟書大作戰”這幾個字成功的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然而,在花樣百出的丟書活動,和頻頻上升的話題熱度的背后,卻喧嘩四起,一片質疑與反對之聲。
? ? “丟書大作戰”源于英國倫敦的公益組織Books on the underground,而讓這個圖書分享活動火爆的真正原因是在《哈利波特》中扮演女神學霸郝敏的英國女演員艾瑪.沃特森,為了激發讀書熱情,她將書籍藏在地鐵里,發動大家尋找。丟書大作戰由倫敦蔓延到紐約,又傳到了中國。
2016年11月,由媒體“新世相”模仿發起的“郝敏”地鐵藏書活動成功刷屏,在北上廣的地鐵、航班、順風車丟下了1000本書,黃曉明,徐靜蕾等明星參加了此次活動。然而如此一場聲勢浩大的刷屏活動,反響卻不盡如人意。拒調查,大多數的書籍都根本無人撿起來閱讀,甚至有人擔心,無人撿起的書會被保潔阿姨收走。中國版“丟書大作戰”遭遇尷尬境地。
? ? ? 在國外風靡一時的“地鐵丟書”,為什么在中國就顯得水土不服,最終成了一地的雞毛,為何這兩個活動,形式大體相似,其效果卻千差萬別呢?有人說,在英國叫藏書,在中國卻改成了丟書,這一個“丟”字,從態度上便已經輸了。當然從一個字上斷定,未免武斷,但在令“丟書大作戰”處于如此尷尬境地的各種原因中,態度的確占了很大一部分。
? ? 首先,從性質上來看,郝敏藏書是一位愛書者自然而然的舉動,而中國版“丟書大作戰”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宣傳與營銷。艾瑪.沃特森不僅是學霸郝敏的扮演者,其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個學霸,并且超級熱愛讀書,她時常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所讀的書。她說“希望大家利用通勤的時間讀會書”。而在中國,并未形成如此的漣漪效應。其發起者是一個微信公眾號“新世相”,還是與地鐵航班達成合作后進行的,并且邀請的是具有超高人氣的明星,其結果必然不能盡如人意。
? ?其次,凡事都講究實事求是,從國外引進的活動不可以照搬照抄,中國的高鐵在人流高峰期早已是擁擠不堪,連站著都是問題,誰又有那個閑心去尋找地鐵里藏著的書,誰又能旁如無人的捧書閱讀呢?而且,讀書更應是社會的一種自覺舉動,而目前我國的大部分人尚不能達到此種境界,人們尚沒有這種強烈的精神追求,那么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生硬的模仿,尷尬便是最自然而然的結果了。
? ? ? ?當然,這場“丟書大作戰”恰是我們多媒體時代的社會縮影,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與反思。它讓我們看到了網絡時代里媒體的迅速發展,并深切的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上部分人對于閱讀的呼聲。當然,它更多的放映了當前的一些問題,媒體的浮躁營銷與生硬模仿,以及當前我國閱讀土壤的缺乏。暫且以“新世相”作為例子,“丟書大作戰”可以看做是它的故技重施,之前的“逃離北上廣”“中秋不回家”等一系列活動都是由其發起的,隨著多媒體時代的來臨,它已經不滿足于做一個單純的公眾號,而是要做整合的創意營銷公司,隨著多起活動的舉辦,它對事件的營銷能力日漸成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然而,諸如比類越來越純粹的營銷事件頻頻刷屏,真的好嗎?原本媒體該給我們這個本就浮躁的社會及時的送上心靈雞湯,可是如今卻在無形中讓我們也加入了浮躁的大軍,怎能不讓人擔憂呢?
? ? ? ?另外,我們的媒體似乎格外喜歡模仿國外的一些活動,這本無可厚非,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時代,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是正常的。然而,一些模仿要么是生搬硬套,要么是經營不當,淪為娛樂的副產品。此次的“丟書大作戰”在國外如火如荼,然而在我國卻顯得水土不服,所丟的書無人問津,只剩下一地的喧囂,這便是其在模仿的過程中未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就像曾經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大家到后來便只只是注重哪位明星加入了活動,而忘記了初衷是為了關注漸凍征患者。
? ? ?起于喧囂,歸于沉寂,這一場“丟書大作戰”留給我們的不該只是一地雞毛和漫天的質疑,我們該反思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讓我們的媒體少一些喧囂與作秀,讓每一場活動都能發揮它的實際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