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倉街5號,不能再理想的居住地。
出小區門右拐就是一條起伏曲折的紫金山登山道,一分鐘即可實現入世與出世的切換。
如果不想爬山,出小區門左拐,沿板倉街直走8分鐘,就到玄武湖環湖路。站在環湖路上犯難,左向白馬公園,右是花卉園。不左不右的環湖路小循環走下來要一個多小時。各處都有獨特的風景,怎么走都是好心情。
今天下班早,計劃由西北向東南穿過花卉園走回家。
三九小寒,我想花卉園這時也整不出什么象樣的花。帶著挑刺的心情來看看花卉園。
花卉園入口處左首,紫色羽衣甘藍非常閃眼。這是我見過的最鮮亮的紫色羽衣甘藍。一朵朵正圓飽滿,葉片緊致相擁,皺著精致、勻稱的木耳邊,高貴的正紫色閃著光澤,形似牡丹,在光澤與質地上又勝于牡丹。與紫色羽衣甘藍拼景的白色羽衣甘藍也閃著和田白玉似的晶透光澤,正值最好年華。
向里走,過了圓拱拱的愛心橋,銀杏樹高大黢黑。香樟樹腰粗如象,葉茂撐天。柏樹黑骨精痩,碎葉似墨。均無甚稀奇。
花仙子的塑像通體雪白有三米高,中式女孩的裸體形象,手提玫瑰花籃,豐滿、內斂、羞澀。
花仙子旁的結香花吸引了我。這些小東西,不知道什么時候已枝枝頭頂球絮狀花苞,單等春風來開苞呢。近瞅,居然一小朵已偷開,俏皮地張望著冬天,神氣活現。
再向前是茶園。幾株碗口粗,四五米高的茶樹舉著大蓬頭,頭上密密地插著大紅的,水紅的,粉的,白夾紅的蠟質大花朵,象幾個濃妝艷抹的女子,張狂地在冬天招搖。別有一番熱辣的味道。
茶園向南,是三道由小到大排開的拱橋。在最小的拱橋邊是蠟梅園。蠟梅開在光禿的梗上,星星點點的黃,顯得低調,孤傲。但梅香卻掩不住鋒芒,幽遠香郁地飄,招惹得游人尋香而來,傾視驚嘆。
第一次觀看花卉園里的禮堂。歐式的羅馬廓柱,圣經人物壁畫,繁盛清雅的花束,均散發出歐式的浪漫芬芳。
從進花卉園到出花卉園,我不斷看到郁金香苗莆。很多苗莆的郁金香苗卷著葉子,已抽出地面三四寸高,它們勇敢地選擇在冬天奮力生長,決不錯過為春天舉起慶祝的酒杯,熱鬧著春天花們的Party。
路上遇到幾處新栽的桂花樹與不知名的光桿樹。幾個南京園林的師傅們正在挖更多的樹坑,不知又會栽下什么花樹?我也不著急知道,在家囗門,早晚會看到它們景上添花。
要是我爸來花卉園,一定忍不住感嘆:“這么大的地方,要是種糧食能收多少啊!”言下之意,種這些無用的東西,可惜!
是啊,人為什么要費心勞力地侍弄花園呢?
深想一下也不難明白,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對于人一樣重要。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愛花,愛美,即心向美好,熱愛美好,走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