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醉美古中國57期”晉東南6日行的活動,收獲滿滿。因為是古跡愛好者的集體活動,大家互相提供信息,該看的都看了,不該看的也看了,運氣爆棚。另一個要點贊的是尋訪速度可以和自駕媲美,比如一日游覽濁漳河八勝,完全出乎當初的預期,因為行程表中并沒有包括所期望的全部寺廟,完全是愛塔老師的大度和領隊的專業,導游小劉帥哥的高度配合,特別獎勵我們團隊守時和熱愛古跡的執著,臨時增加目標點,讓每天都達到飽和狀態。
本篇博客是記錄本行程中的唐及五代石塔中有造像浮雕的塔,沒有包括無造像的石塔,墓塔、舍利塔和經幢式石塔,比如法興寺的舍利塔,簡直是個房屋,那兩個經幢式石塔大而無字。也沒有包括羊頭山的圓形空心石塔,雖然也是疑似唐代的,有九座之多,但是圓塔過于詭異,記錄在羊頭山石窟博客中。也沒包括龍門寺塔林(8座石塔)和開化寺塔林,時代較晚,不屬于唐塔之列。意外的是在一地找到原屬龍門寺塔林丟失最大石塔的殘留塔身,浮雕依然精美,與垃圾箱為伍有點委屈。這篇僅記錄五座有明確時間建造的石塔,又叫唐及五代的石浮圖。
關于晉東南地區這五座唐代及五代的石塔,與北京所遺存的唐代石浮圖完全不同,北京地區以云居寺為核心的石塔是仿造唐代磚塔的縮小模型,以石板為基材的雕塑創作,與在山東的小龍虎塔和靈巖寺中的唐代石塔也相同,屬于功德類塔。而晉東南地區的唐代石浮圖有三座類似燈幢型的,最早的燃燈塔(773年),就是仿制露天燈座的石頭制品,又稱長明燈,石雕唐燈,屬于功德類塔,其他的塔是墓塔。慧峰禪師塔(895年),幾乎是放大版的燃燈塔,塔身體型優化后更加優美,大云院塔(954年)也算是經幢式塔,有燃燈塔的影子,繼承了唐代的風格,浮雕開始了大型化的趨勢,有20幅浮雕和妙音鳥及飛天造型,可以細細品味。
明惠大師塔(877年)是屬于大型石塔之列,感覺不止6.5米高,仿亭閣式石塔中的極品,沒有過多的浮雕,還能看到角柱上刻有卷草文,寶相花、龍串富貴,化生童子等人物花卉等線刻花紋圖案,精致流暢。石塔整體造型大氣,莊重美觀,是晉東南地區最杰出的作品,彌足珍貴。而大愚禪師塔(925年)因為體型較小,結構簡單,基座和塔身石板所用材料不一致,特別懷疑塔剎有缺失,是用前朝材料組合而成的塔,忽略上述原因,這個塔也算很精致,浮雕奇特,塔銘珍貴,也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晉東南的這幾座石塔多遭到盜竊的破壞,其根源就是石雕的文物收藏,沒有買賣,就沒有破壞。那些所謂石雕收藏家都是可恥的。而這些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不可輕視,任重而道遠。
五座石塔數據表:
1、慧峰禪師塔 2、明惠大師塔 3、燃燈塔 4、大云院塔(七寶塔) 5、大愚禪師塔
塔型 燈幢式 單層亭閣式 燈幢式 經幢式 單層亭閣式
塔高 5米 6.5米 2.58米 6米,殘 2米
邊長 0.6 2.21米 0.4 0.8 1米
邊數 8 4 8 8 4
年代 895年 877年 773年 954年 925年
塔銘 有 有(后補) 有 無 有
位置 青蓮寺 虹霓村 法興寺 大云院 開化寺
塔基座 伎樂像 素面 伎樂像,十二異獸 力士、神獸和伎樂像 獅子頭像
塔身 有經文,佛說般若多羅密經。 兩座天王造像被盜,門柱及角柱線刻花紋。很優美 仿燈臺結構,有窗雕。 天王造像,啟門圖和天神像。 童男童女像
塔剎 完整,有花蕊到花開的石雕。 最完整,極品 有 有,殘 有,不完整。
塔心室 小,供佛像 室頂刻有平閣天花,小藻井。 燃燈室,防風設計 門楣上有饕餮獸圖案 四塊石板圍成,前板被盜,現在的是新的。
特別介紹 塔型比較完整,須彌座石板有線刻花紋,塔身有經文,是一個放大版的燃燈塔。 體型巨大,協調完美,觀賞性高。 有塔銘年款的石塔,年代最早,唐代石燈,異獸造型特殊。 塔身和二層須彌座的浮雕精美,塔身上沿有飛天和妙音鳥。 塔銘記錄完整的歷史經歷。
網上對五座石塔介紹的摘選:
1、慧峰禪師塔
國3,青蓮寺附屬文物。石塔高約五米,平面八角形,塔基為束腰須彌座,上下分別為三層疊澀,束腰部分雕有人物花草等圖案,上又置圓形束腰蓮座。塔身正面開一方門,后面刻有“唐故先師和尚,汝州襄城縣人了,俗姓賀蘭氏,法號慧峰,于中和戊申歲八月二十八日遷化去。乾寧乙卯年建造靈塔。十月功畢后記耳。弟子及功德主玄藏、弟子玄悟……”。乾寧乙卯年,即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
2、明惠大師塔
國5,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6.5米,邊長2.21米,單檐單層五迭四注式,覆缽尖錐頂。總體造型仿照木構亭閣式建筑,采用柱枋椽飛等構件做法,塔身上覆以石雕屋頂,塔檐四注式。檐下在凸起的方框中刻出龜背錦,再上雕刻額枋、椽飛,四翼微向上翹,檐上雕刻瓦垅、戧脊。塔頂高聳,雕成山花蕉葉和仰覆蓮、半開蓮形狀。由下而上由四層雕刻組成,逐層收縮,每層均由束腰、山花蕉葉和覆缽構成。頂端以錐形寶珠收剎。雕工精細,完好無損。在國內已知的唐代石塔中,整體保存完好者,以此為最佳。在塔的背面鑲嵌有五代后唐長興三年(929年)的銘記。記載了明惠大師一段軼事。
3、法興寺燃燈塔
國3,古塔高2.58米,通體青石雕成,底部圓形須彌座,束腰處有唐大歷八年題記,座上覆仰兩層蓮座,之上是八角燈室,四正面開小窗,四斜側面刻直欞窗,角上八根圓柱,柱頭隱刻把頭絞項作,上部八角攢尖頂,頂部火焰寶珠剎。
4、大云院塔
國3,建于后周顯德元年(954年),高約6米的八角石雕玲瓏七寶塔,寶塔分為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各占高度的三分之一。整體圖案共五層,下三層平面呈八角形。第一層雕刻寶裝蓮花、獅子、麒麟、飛馬等;第二層雕伎樂人,體態輕盈,舞姿優美,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層轉角處雕蛟龍柱,柱后雕二金剛持劍而立。
5、大愚禪師塔
國5,建于五代時后唐同光三年(925),塔身后壁有銘文可證。塔全部為石造,平面方形,扁平的須彌座上放置基座,基座上下層為仰伏蓮瓣,中間石面上雕刻獅子和馴獅人。塔身南面開方形門,門兩側各雕一尊守門力士,一個持劍,一個持戟,門的上部雕刻飛天口塔身之上為四面坡式的塔頂,雕刻著檐角翹起的飛檐,還有瓦垅、垂脊、—垂獸等。形制古樸大方,莊嚴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