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選擇在情人節首映,本身就意味深長。
與一貫的情人節傻白甜套路大相庭徑,這顆包著夢幻糖衣的秀逗糖倒是把很多想去秀恩愛的人看得眼眶紅紅。
我去影院看了兩次,如果可以,還會看第三次。
不得不說這樣的電影很對我的胃口,雖然故事稀松平常,但除去電影那種vintage復古的迷人氣息和男女主自然的演技,沒有宏大敘述,沒有歷史背景,沒有什么拯救世界的決心,沒有多海誓山盟的約定,就是一座耳熟能詳的城市里某一對普通男女的愛情。
只不過在故事的基礎上,點綴以音樂,舞步,裙角飛揚的色彩,時不時穿插而來的狂歡場面,讓這城市里某一對相戀男女的愛情鮮明而生動起來。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是哭得極其慘烈的,也不知道為什么,或許是覺得這樣的感情太可惜,縱使很多人說電影的前半部分過于冗長和拖沓,后面的反轉才比較驚艷。
縱使故事從來都是遺憾的劇終才被更多人銘記,我還是寧愿以濫俗的方式和你完滿一生。
在我刷完第二遍的時候,心中忽然一片釋然,或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很多人說《la la land》的中文名《愛樂之城》翻譯得不夠好,沒有把電影主旨反映出來,不如叫《幻樂之城》。我記得自己在初中的時候聽過一首叫做la la land的歌,當時專門在詞典還查過這個詞的意思,解釋為 “A dreamworld”,意為:“白日夢,幻想之地”。
抱歉啊,這個故事美夢都算不上。
一半美滿,一半遺憾,終究是殘缺的。
??
艾瑪 斯通和高斯林是都演得很棒,特別是石頭姐對米婭這個角色的演繹。有人說這個女主角的形象太單薄了,或許米婭本身就是一個簡單的,喜形于色的女人,那雙大眼睛把所有心事都給泄漏了。
當她正因為面試失敗上一秒還一籌莫展,開著車經過下次約會要去的電影院,想起塞巴斯蒂安的邀約,下一秒眼神就軟了下來,那目光仿佛已經開始笑了聲出來。和男朋友一群人吃飯的時候急躁難安眼神飄忽,忽然受到音響里音樂的召喚,就忍不住了,嘴上說著“sorry”,一路穿著墨綠色裙子在大馬路上狂奔,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她嘴角的笑容。
她就是那種藏不住愛的女人,你要她隱藏住所有的情緒,那就不是她了。喜歡這種東西啊,哪怕捂住了嘴巴,也會從眼睛里流露出來。
塞巴斯蒂安有著單身男人迷人的特質,幽默,體貼,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著狂熱的專注之心。說起爵士樂眼里有光,為了愛情也有自己的擔當。
這樣的兩個人相遇在了這諾大的洛杉磯,擦出的火花已經把夜空都點亮了。
最愛的是兩人第一次約會時的場面,傲嬌屬性是在山上第一次跳舞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了。一個假裝找不到車子,一個明明有車偏要繞遠路陪著米婭走一大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那首《a lovely night》的歌詞:
“說真的,我對你一點感覺都沒有。”
“很高興你這么說,我也是這樣。”
“真是浪費了如此的良辰美景~”
接下來就是那段挑逗又調皮的共舞。矜持又克制不住的樣子欲說還休,沒想到剛立完flag下山,就啪啪打臉,愛火一點燃,就燎原之勢鋪滿了未來的生活細碎。以至于走路的時候都會不自覺會一起和你一起的場景,跳起單相思的圓舞曲。
真是兩個口是心非的傻子。
每個熱戀的人都能在這一幕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在冬日相識,春日相愛,夏日熱戀,秋日分手,時隔五年后的冬日里再次相遇,用四季的變化代表主人公的內心情感變化。
電影用四季作為分界,也預示著情感線起伏明滅,短暫的甜蜜之后,生活顯現出了原型。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里的臺詞,因此常常一語成讖,比如塞巴斯提安第一次帶米婭去名為“燈塔”的爵士俱樂部,向她介紹心目中真正的爵士,是“相互妥協,相互碰撞的。”
整部電影也以爵士樂般的基調搖搖晃晃,曲曲折折,相互碰撞和妥協。就像塞巴斯提安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動搖,米婭在夢想和現實之間難以取舍。
我問過自己一個問題,米婭和塞巴斯蒂安之間對于對方的愛是同等的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塞巴斯蒂安對米婭的愛更多。
因為這個沒有牽起她手的小賽終究是故事的主導者:“他說,我們去看電影吧,就當是學術交流(這個理由我服氣)。”
他在開車去找米婭:“明天下午五點面試,早上八點我在這里等你。”
他在晴朗的白天認真的說:“我希望你去巴黎,那里有你的夢想。”
如果沒有他,米婭或許不會是日后的那個米婭,他想留下她嗎,他當然想,可是他并沒有這樣做。
看的時候注意到一個細節,米婭第一次遇見塞的時候是塞巴斯蒂安最窘迫的時候,那時候她自己也處于人生的低谷,兩個人的窘迫和失落助燃了愛情的火焰,可是米婭是自尊心多么強的一個人啊。小賽比我們都更清楚。
米婭在首演失敗之后哭著說要回家,她用了一個詞:“我受夠了自取其辱。(至少電影里是這樣翻譯的)”
小賽說:“和我一起去巡演吧。”米婭說:“我還要排練呢。”
我想,如果米婭當時認真地說了句:“你和我去巴黎吧,那里也有好聽的爵士樂,有我們的愛情。”
小賽很可能會推掉現在的一切,說:“好。”
說不定就如同電影最后回放的那樣的場景那樣完美了。可他們終究沒有,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終究也沒有。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制造更多遺憾的,偏偏是愛情。”
《愛樂之城》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愛情故事本身,不僅僅是追求夢想而已,更是每一個人終其一生對于音樂,對于舞蹈,對于世間美好事物的感召,都會熱情而往的勇氣和決心,不論是在堵車時忽然唱歌跳舞的普通上班族,在渡口相擁跳舞的黑人老夫婦,還是穿著四色裙子在大馬路上就跳起來的閨蜜們,那些歡笑和淚水,迸發出的活力,是對于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
電影里有兩處精彩的對比。
一處來自電影最初,米婭在咖啡店做服務生時迎來的一個女人的背影,從服務生的殷勤和旁人的注目能判斷出這是當時很有名的女演員,米婭的眼睛一直停在那個優雅風情的女人身上,沒想到在電影時,另一個女人以同樣的方式出現,只不她不再是當年面試屢屢受挫,咖啡打翻在身上的小角色。
第二個是米婭和塞巴斯提安在餐廳見面時的擦肩。一次尷尬地錯過,一次相擁而吻。
如果讓米婭和塞巴斯提安退回到五年前再選擇一次,我覺得結果不會變。
現實的殘酷不是讓你空手而歸,而是讓你在兩件心愛之物中只能選其一。
假如一切重來,我會在第一次見你的時候就吻你,推掉樂隊的邀請,來看你的首演,我會辭掉工作,和你一起去巴黎,巴黎也有很棒的爵士樂,我們會有美滿的家庭,我們會有可愛的孩子,然后在某個依舊堵車的夜晚,一起走進一間酒吧,聽別人彈奏我做的曲子,我們會為他們的演出鼓掌,會擁抱,會接吻,會有很長很美滿的一生。
可是米婭輟學來這里不是為了繼續做十八線小演員,塞巴斯提安也不是為了繼續做自己不那么喜歡的爵士樂,他們的終點本來就不是彼此,愛情是半路撞見了驚喜,又是難以選擇的分叉路口。
《甜蜜蜜》里李翹對黎小軍說:“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
我抓住你,或許我們可以擁有彼此,但是我放開你,或許你能擁有整個世界,高級的快樂或許不是彼此緊握,而是彼此成就。如果對方是一個內心有熱愛事物的人,更是如此。
或許現實生活中每天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不是不愛了,是這份愛情好像冥冥中阻擋了什么,索性往后退一步,讓那個人離自己的夢想近一些。
我從來沒有把你的夢想當作情敵,我因為愛你,都不忍心讓你因為我而猶豫。
??
拜倫的《春逝》里有言:“After long years,how should I greet?With silence and tears.”
(多年后若我們再次相見,我該如何致侯?報以沉默與眼淚。”
電影的最后,米婭和丈夫誤打誤撞走進SEB’S,塞巴斯提安看見了觀眾席里的米婭,只輕聲說了一句:“歡迎來到SEB’S”。
現場喧鬧無比,他只對她一人說,就如同多年前人聲鼎沸的餐廳里,她的目光里只有正在彈琴的他。
他們回頭相望,回頭看向發光的過往,看向那個人群中一眼就能認出的對方。
微笑著,點頭致意。縱使作為觀眾的我已泣不成聲。
愛是恒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愛是我想讓你在沒有我的未來里,擁有閃閃發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