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表格中,B3單元格里的公式是:B2*(1+B1)。其實就是用終值公式。
表格里的是倍數。
這個表格里的數字,能夠很直觀地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長期”很可能對不同的人來說長度是很不一樣的。
在表格里找找數字對應,對于能做到年化復合收益率高達35%的人來說,6年后的效果(6.05),相當于能做到年化復合收益率10%的人要等上19年才能達到的效果(6.12)。即便是年化復合收益率比10%僅僅高出5個百分點,即15%,也可以“提前6年”達到差不多同樣的效果。
1.一個比較直觀地結論是:你越弱,你的長期越長。換句話說:你竟然可以通過提高能力縮短長期的長度!
2.上面的表格談到的是“金錢”,其實相應的復利效應同樣也適用于另一個維度:思考。思考能力是可以隨著時間疊加起來的。也就是說,你的思考質量越高,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思考質量就會更高。這將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3.同一個概念是可以應用到很多方面的。
4.學習使人長壽。對于越有能力的人來說,“長期”的時限越短,于是,他們在“長期”過去之后,相對于別人有著更長的“自由”時限。
如果把“定投策略”加進來,就看到下面這個表格。第一行,顯然還是年化復合收益率;最左邊的那一列還是年限,而左邊第二列,是累計投資金額--假設每年都追加1個單位的投資金額。
在以上表格中,C3單元格里的公式是:=C2*(1+C1)+1
首先,10%的年化復合收益率,與30%的年化復合收益率,在第三四年的時候看起來都沒有太大的差異,這是個特別明顯也特別經典的例子,可以用來說明:在一定程度上,策略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正確策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對比兩張表格,同樣是10%的年化收益率,在第一張表格里,要等到第19年才能做到6.12,在第二張表格里,第4年就能做到6.11。在第二張表格里,總計投入是5個單位,關鍵點在于,那多出來的4個單位,分明是你貫徹執行策略的結果!
5.投資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資以外的穩定收入來源。
6.對有能力在投資之外賺錢的人來說,“長期”更短。
若你是那個“總是不得不把投資收益中的一部分拿出來花掉的人”的話,那你就慘了。我們看看第三張表格:
以下表格中,假定投資者每年必須花費0.2個單位的資金。
在以上表格中,B3單元格里的公式是:=B2*(1+B1)-0.2
這張表格都沒有必要拉到20年的長度,因為即便是年化復合收益率高達35%,翻倍都需要至少4年過去,堅持10年,也不過是9.19。更何況能做到35%的人,事實上是萬分之一啊,難上加難!
7.計算長期的公式,“72法則”:X≈72/年化復合收益率值。例如,你的年化復合收益率是25%的話,那么你需要72/25,即大約3年的時間讓你投資翻倍。
8.在投資領域,越是年輕,花錢的欲望和需求越多,加上投資所需要的特定思考能力越差,就導致“長期”感覺上更為難熬,可問題在于,那只是“感覺”,而不是事實,除非你自己選擇把那感覺活成事實。還好,“投資所需要的特定思考能力”是可以逐步習得的,并且也是可以逐步增強的--乃至于人生充滿了希望。
感想:
1.每月定投的錢一定不要取出來,所以必須是平時不用的閑錢。堅持定投。
2.平時多思考,把學習到的概念進行適當遷移,往往有想不到的驚喜。
3.由利率的高低想到學習的效率問題。只有效率上去了,才能省出更多的時間用來學別的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