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和老和尚出去化緣,在江邊看到逆流而上的魚,說:“這魚真傻,逆流而行多辛苦!”老和尚指著漂在江上的黃葉說:“看到那黃葉了嗎?只有死去的東西才會隨波逐流。”
一年前,我在簡書上認識“閃亮芬芳”這位日更達人,當時在我看來,那不叫文章,頂多算瑣屑的生活記錄,發泄。最后一定是一些正能量的自我暗示。每日一篇,準時推送,作為全職媽媽,我知道能夠寫文的時間有多零碎,她提到,為了有單獨的時間思考內容,她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堅持凌晨四點起床,當孩子醒來的時候,差不多學習和寫作都完成了。
有人鼓勵,剛開始,她會回復:謝謝你的拜讀(用詞不當)
有人留言攻擊:沒必要把你糟糕的生活展示給別人。
她說:“我初中畢業,能力不夠,我也想做日更,但是沒有更多的內容,只能寫自己的生活。”
是的,我能感覺到她不是為了博取同情或嘩眾取寵,她的目標是每天2000字,一年后做一名鼓勵咨詢師,通過在線教育月入上萬。她把自己的目標赤裸裸地展示出來,然后以驚人的毅力日復一日地輸出
這種認真和執著,無關能力,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量。
這種能量為她在簡書上積累了越來越多地關注。留言漸漸變了風向,從一開始的嘲笑到鼓勵再到敬畏。
從今年5月開始,越來越多對生活迷茫的人找她尋求幫助,她開了荔枝微課,講寫作,講人生正能量,每天都有100以上的收入。6月和她通過一次電話,她說話的邏輯,明亮的聲音,引經據典順手拈來,分析問題的清晰遠遠不止文章呈現出來的水平。很難想象一年前她只是一個帶孩子,忍受著丈夫公婆的刁難,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圍繞著家長里短八卦的中年女人。
改變,何時開始都不算太晚。
阻止我們的不是年齡和環境,是自己的心境。
在我之前的一次求職中,投資人通過微信急切地問我:你覺得自己銷售能力怎么樣,管理能力怎么樣,工資沒問題。關鍵是能力。
我回,某總,能力這個范疇太寬了,我說我行,您不一定信,我也不可能說自己不行?我希望能通過各個方面的交流由您來判斷評估可以嗎?
面談才知道,原來,在這之前他已經找過五個運營負責人,每個都是求職時吹噓厲害,但是到實際工作中,只說不練,只能安排下面人,當下面人遇到問題又不能很好地協助解決。
我給他帶了一些數據和策劃案,他的問題我盡量以數據或者案例說話,不放心之下,總部的運營總監和我進行視頻面試,也對我得出了很中肯地評價,最大的優點是認真踏實,具有團隊感染力,但是管理經驗不足,處理事情也許會感性的一面。
投資人覺得真誠,踏實比經驗更重要。但是最后我還是拒絕他他的邀請,說實話,那是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但是我對自己目前的能力有不確定,這不僅是對他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