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到張介賓對于《氣穴論》的這段論述,對于自己理解腧穴的氣象頗多受益,故摘錄于此。
? ? 帝曰:余已知氣穴之處,游針之居,愿聞孫絡溪谷,亦有所應乎?岐伯曰:孫絡三百六十五穴會,亦以應一歲,以溢奇邪,以通榮衛,榮衛稽留,衛散榮溢,氣竭血著,外為發熱,內為少氣,疾寫無怠,以通榮衛,見而寫之,無問所會。
? ? ? ? 帝曰:善。愿聞谿谷之會也。岐伯曰: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邪溢氣壅,脈熱肉敗,榮衛不行,必將為膿,肉銷骨髓,外破大膕,留于節湊,必將為敗。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縮筋,肘肋不得伸,內為骨痹,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其小痹淫溢,循脈往來,微針所及,與法相同。
? ? ? ?
? ? ? ? 『張介賓』
? ? ? ? 肉之會依乎骨,骨之會在乎節,故大節小節之間,即大會小會之所,而溪谷出乎其中。凡分肉之間,溪谷之會,皆所以行榮衛之大氣者也。愚按:溪谷之義,《說文》:泉出通川為谷。又《詩》有谷風,《詩詁》:風自谷出也。宋均曰:無水曰谷,有水曰溪。故溪谷之在天地,則所以通風水,在人身,則所以通血氣。凡諸經腧穴,有曰天曰星者,皆所以應天也。有曰地曰山陵、溪谷、淵海、泉澤、都里者,皆所以應地也。又如穴名府者,為神之所集。穴名門戶者,為神之所出入。穴名宅舍者,為神之所安。穴名臺者,為神之所游行。此先圣之取義命名,皆有所因,用以類推,則庶事可見。
? ? ? ? 有骨節而后有溪谷,有溪谷而后有穴腧,人身骨節三百六十五,而溪谷穴腧應之,故曰穴會亦應一歲之數。
? ? ? ? 邪在孫絡,邪未深也,是為小痹,故可微針,而用法則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