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的陷阱

現在的人們,好像集體患上了不進步焦慮癥。上班忙忙碌碌之外,還要關注各種學習型公眾號,業余時間不聽個課、報個班,就覺得落后了,荒廢了,陷入深深自責。

但是行動的方向?學習的目的?是否真的有所長進?如何才能于己有用?很少能想明白。

好像打從農業革命起,我們就邁進了這樣飛速發展的“進步車道“,發展速度一日快過一日,用不過一萬年時間,把過去幾十萬年的采集部落生活遠遠拋在身后。

我們已經完全忘記,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大多數時候我們依賴采集為生,并不務農。

也忘記了以采集為生的生活是什么樣子。

在《人類簡史》中,這樣描述采集人類生活:

采集者大約早上8點離開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莖,抓抓青蛙,偶爾還得躲一下老虎。等到中午過后,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來還有大把時間可以聊聊八卦,講講故事,跟孩子玩,或是放松放松。當然,有時候是會碰到老虎或蛇沒錯,但他們不用擔心車禍或工業污染。

而且,因為采集的活不那么繁重,所以婦女也能干,甚至比男性而言,是更為主要的食物來源者,于是男女平等。所以,從遠古起,小家庭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了。

誠然,采集生活也不是天堂樂園,采集人類面臨很多苦惱和困境,甚至很殘忍。比如因為采集人類需要經常遷移的緣故,斷舍離也就成了必須,而老弱病殘就常常成為斷舍離的對象。

農業革命的到來,解決了采集者的很多難題。

比如,務農使我們能夠養活更多的人,不需要時常舍棄自己的親人。

再比如,可以不再那么頻繁的搬遷,于是裝飾擴大自己的房屋,修建文化娛樂場所,建筑、文化、藝術得以快速發展。

但是硬幣的另外一面我們卻很少去想。

務農能養活更多的人,那是勞作時間更長換來的。一個農民一年四季每天從早勞作到晚,少有閑暇,需要養活的除了家人,更多的是貴族、官吏、僧侶、國王等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精英分子 。

而且,雖然不需要搬遷,但是土地無法移動,于是農民也被土地綁在一處,歷世不移,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成了孕育疾病的溫床。

除了勞作、疾病,我們還深陷自己發明出的這個復雜龐大的世界體系,神經高度緊張,失眠、抑郁、焦慮接踵而來,無法自拔。

電影《上帝也瘋狂》在描述城市時說:

人們不甘心屈服于自然環境,反而要環境來遷就他們,所以,他們建立都市、道路、交通工具、機器,為節省人力而絞盡腦汁,卻不懂得適可而止,越想改進生活環境,反而令生活變得更復雜,小孩子被迫用十年或十五年在學校學習如何在這復雜危險環境下生存,不甘屈服于自然的文明人,發現他們必須無時無刻去適應自己所創的環境。

所以《人類簡史》認為,“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真正的本質是讓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

雖然看上去先進了,快樂和閑暇卻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雖然人類整體人口膨脹,占領地區擴張,取得了進化學上的勝利,卻很難說個體是否更幸福了。

很多時候,我理想的生活其實是每天讀書,看報,喝茶,彈箏,自由自在,不用上班,干喜歡的事情。可是為了糊口,不得不每天十幾個小時綁在同樣的地方,干很多重復的事情。

原本我們生活在采集部落中,與大自然和睦相處,悠哉樂哉,沒有那么多強加的義務與勞作。

現在我們生活在自己建造的鋼筋水泥叢林里,為了生活疲于奔命,偶爾才能偷得半日閑。

這讓人想起那個農夫和富翁的故事:

在海灘度假的富翁看見貧窮的漁夫也悠閑地曬著太陽,問他:“你為什么不去工作呢?”

漁夫:“我今天已工作過了,打上來的魚已夠我一天所用。”

富翁:“那你可以多打一些魚,多賺點錢啊。”

漁夫:“要那么多錢干什么?”

富翁:“可以買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魚,……然后可以有自己的船隊,然后建立遠洋航運公司……最后當上百萬富翁。”

漁夫:“當了百萬富翁又怎么樣呢?”

富翁: “那時你就可以什么事都不用做,可以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啊。”

漁夫哈哈大笑:“我現在不正在這里曬太陽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