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T14班學習篇,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18年3月29日,星期四,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拖延癥心理學》。
你處于改變拖延的第幾階段?
你有被拖延癥一直折磨而感到內疚、恐慌、焦慮與一種癱瘓無力感嗎?
? 1.采取行動
當我們觀察到自己的所想所為,看清了自己內心的抵觸,我們就會意識到,這些機械的反應原來是我們的心理模式在背后作祟。
詹姆斯·普羅查斯卡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健康習慣方面的改變過程,他們找到一個可以預知改變順序,稱之為“改變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前關注”在這個階段里,沒有人準備要改變,甚至都沒有想過要改變。
不過,堅持了前幾天共讀的,你早已走過了這個階段,至少你已經達到了第二個階段——“關注”,在這個階段,你會思考是否準備采取行動,并要處理內心正面或負面的反應。
“我知道我拖延,但我想明天再考慮這個事情。”普羅查斯卡的第三個階段——“準備”,在這個階段,有人做出了一些嘗試。
“好吧,我終于開始鍛煉身體了”,接著就是第四個階段——“行動”。
“我今天去了健身房,感覺還不錯”,只有通過前三個階段,才能著手做一些跟以前不一樣的事情。
這點很有趣,這也是為什么“你只管去做”,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做起來并不簡單。
一開始,很多人都會想要全身心投入進抵制拖延癥的行動當中,但是,想要一下子做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不用急,慢慢來,不管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第二天,或是第二個星期,或下個月,就一下停止了拖延。
2運用技巧
我們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恐懼是怎樣橫截在你前進的道路上的?
你是否因為害怕即將到來的失敗或成功而放棄了繼續前進?
你是否對那些發號施令的人決不屈服?
你是否對與人太接近或與人太疏遠而感到不安?
你是否扮演了一個符合大家期待的角色?
其實,不管你恐懼什么,你都可以跨越最初的幾步,記住,這是你自身的拖延問題,沒有人可以迫使你去改變它,也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去改變。
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筆記或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我們改變的過程。
你可以將你的筆記用于“自由書寫”。
自由書寫就是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將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種不停頓、不判斷和不做修飾的方式書寫下來。
偉大的短片小說家弗蘭諾雷·奧康納曾說:“在我看到我所寫的文字之前,我對自己的所思所想其實并不是十分了解。”
所以,通過自由書寫的方式,讓我們挖掘出自己內心的恐懼,了解自己內心的抵抗。
當拖延問題一直損害著你的工作表現、你的人際關系和你的自尊時,那么去看心理治療師也是個有效的方式。
不要覺得心理咨詢是有精神病的人才會做的蠢事,這會讓你錯失一個改善拖延癥的好辦法。
在《消費者報告》雜志中所做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詢是有效的,經歷過心理治療的大多數人都報告說他們的心理狀況取得了顯著的改善。”
諾貝爾獎獲得者、心理學家埃里克·坎德爾說過:“心理治療可以使大腦發生某些可以被偵探到的改變,這已經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了。”
當了解了一些小技巧之后,記住,重復是非常重要的,在改變大腦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是至關重要的。
3拖延大盤點
控制拖延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就是對自己的拖延方式進行清查。
1、盤點內心的掙扎
萊諾拉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出于一時沖動買了一臺錄音機,但是朋友說有更好的推薦給了她。
萊諾拉當然想要退貨,但是一晃7天拖貨期過了,再緊接著14天的換貨期也過了。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去了,每次萊諾拉進出門總能看到沒打開的錄音機盒子。
她的內心聽到一個嚴厲的聲音正在訓斥自己:“你不會有什么毛病吧?為什么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就這樣,萊諾拉的內心一直被內疚、恐慌、焦慮與一種癱瘓無力感折磨著。
你是否也正經歷著和萊諾拉類似的境況呢?
2、 盤點內在和外在的后果
拖延必有其后果,有些時候,后果是很明顯的。
在高速路上車子中途沒油了,一個婦女因為長期遲到而被解雇,車庫里堆滿了半途而廢的項目,10年前搬家后就沒有再打開過箱子,后來車子被拖走了。
但這是外在的后果。
拖延還會導致一些內在的后果,比如:覺得自己不夠勝任、悲傷、負疚、欺負感、恐慌以及一種從來未曾盡情享受生活的感覺。
3、 盤點你今天的拖延
有的人只會在某一些領域拖延,而在其他感興趣的領域沒有任何問題。
一位有二胎的婦女有著一份全職的工作,她在家和家政中做事都很利索,但唯一不能及時處理的就是她的電子郵件。
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她一看到有這么多信息等著她去處理就覺得頭暈目眩。
另一些人則在他們生活的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有拖延的毛病。
一個40歲的飛行員幾年不付稅費,不能及時償還最小的信用卡還款額,他一再推遲必要的家用和汽車維修,也從來不能跟女人維持一段關系,還未戒煙計劃了好幾年。
但重要的是要記住:沒有任何一個拖延者是毫無希望的,即便拖延已經蔓延到很多的領域,但總有一方面你是不拖延的。
一個拖延者曾這樣說:“拖延的時候,我的腦海會浮現出一副老板一臉陰沉地在那里對著我點點戳戳的生動畫面。”
當你正經歷著以上情況,你正抱著一個固定的心態。
當你為自己找尋借口的時候,你是在退縮。
而當你擁有一個成長的心態,你會樂于采取行動。
與其相信你的借口,讓它們將你拖進泥淖,不如不去理睬這些借口,直接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