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叔本華晚年的作品,自己之前是沒有看過他的書的,不過這本書覺得很不錯,有可能取代瓦爾登湖成為我的床前讀物。
人終其一生是為就幸福。而我們不斷追尋的便是如此。
來了上海之后,發現自己并不快樂。我每天要和無數的候選人打交道,而在其中會看到許許多多的人性的陰暗面,一度的自我否定,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嗎?我還可以做什么呢,我是否應該更加努力呢?我的業績在哪里呢? 每每如此,就整夜整夜的失眠,活在一種覺得沒有任何幸福感可言的生活中。蜷縮在社會最底層的一隅,自己就像蝸居里的那個小年輕,壯志躊躇的想追求夢想。追求金錢,卻什么也沒有。
《人生的智慧》告訴我們,人的幸福感來源于自身。記得里面有一句話:大眾,不分貴賤,都總的承認,人生能夠得到的幸運,只有自身的個性。
亞里士多德說人生能夠得到的好處分為三類。人的自身,包括,健康,外貌,品德等。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人像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
發現一切都如此的清晰明了,自己在追求自身以外的東西太過于患得患失,從而內心不寧靜;過于擔憂,從而不快樂;過于汲汲鉆營從而很心累。
而能夠獲得幸福的來著自己的個性。想到婚姻。據說幸福的人和誰結婚都會過的不差,二不幸的人總是埋怨生活,無論單身與否。
喜歡這本書,還沒有看透,慢慢的品味。
從關注自身的個性開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