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看到你的努力,也沒有人愿意看你的好成績,他們只判斷你能否為他們帶來多大利益以及你花了他們多少錢,不在乎你有多努力,不在乎什么親情,他們眼里只有金錢社會,你不掙錢還花錢就是廢物,所以我寧愿一個人,不需要面對,也許我是在逃避,又或許我是受夠了在外的金錢社會,在家,這個原本溫暖的定義,卻讓我抓狂,我只想早早的離開,多一秒都不想待下去,哪怕我寧愿流浪,哪怕我注定孤獨終身,沒有人疼,沒有人愛……
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大的上學花錢多但是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四年都偷偷地只坐硬座回家卻告訴他們買的臥鋪票,雖然只是十六個小時,但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在乎了。除此之外,大的還努力學習,還經常周末做兼職,不參加學校的娛樂活動,爭取拿好成績,也做到了,但父母并未因此覺得開心,反倒認為你怎么不去多掙點錢你花那么多錢,這讓我該說什么好,一個人經常在外,本來就要面對接觸現實的金錢社會,好不容易半年才回一次的溫暖的港灣,也是處處都有刺鼻到讓人落淚的銅臭味。而小的,因為考的比大的好,有錢的親戚就過來攀,父母就讓小的坐飛機坐動車,天天掛念小的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這些都不算什么了),他們潛意識里就覺得大的欠他們很多錢,有能力賺錢第一件事就應該還他們的養育錢,每次一回來就算一次這樣的賬目,半年里從未主動關心過大的,大的還以為是父母太忙了,自己安慰自己沒關系的(說多了都是淚,光聽著人說就讓人心塞)。
寒暑假回家,大小活當然都是大的全包了,偶爾讓小的幫下忙,父母還說要哄著小的去做……真的不想再說什么了……
如此現實的鉆進錢眼里的家庭還能讓人繼續呆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