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在中鐵·青島中心的辦公室里,窗外北風怒號,雨和雪夾雜在一起,漫無目的的隨風飛舞。
一如我的現狀,很想隨遇而安,卻又不甘就此泯滅;很想自己做主,卻又身不由己。盡管室內溫暖如春,耳中卻不同。不同的聲音組合可以影響心情,就如現在的我。
一整天我都在思考:是什么讓我如此的焦慮?
其實我內心還有一點小竊喜,因為這是我在主動的“自我覺察”,相比于純粹的情緒波動仿佛要高級一籌了。這就要感謝之前參加過的生涯規劃課程和業內大拿的文章。看他們的文章,總能戳到我的痛點,讓我對他們既愛又恨。
人到中年的我,盡管從來不愿承認,但確實在很多年以前就被人喊大叔了,不同的是,那時候喊我的只是幾歲的小孩子,而現在喊我的卻已經有參加工作的俊男靚女了。也曾經和朋友溝通過這方面的問題,得到的結論是:即使心理年齡依舊年輕,但人到中年的必經之事一樣也少不得,最主要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壓力;職場競爭壓力;追求自我價值的張力。
上有老,下有小,這是人到中年的典型狀態。而本來就不堪重負的中年們,還要糾結于現在和未來哪個更重要的問題,有的人狠狠心要了二胎,而有的人狠狠心也敵不過殘酷的經濟現實。要了二胎的,只得延遲退休,繼續打拼;沒要的,也在繼續打拼,或許過幾年可以再要一個?當然要與不要的首要條件是老人們身體健康,安享晚年,這不僅僅是為人子女的孝心所在,同樣的也是迫于壓力下的美好愿望。
職場,這個曾經為之激情澎湃的字眼,到如今,已經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了。已經身處高位的,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細應付,還得持續學習,每當開會,一眼看下去,那一雙雙曾經熟悉的眼神充滿了對未來的渴望,看著你的樣子,有尊敬,更多地卻是隱藏在眼眸深處的挑戰。而更多的沒能身處高位的,更是不得不拼命工作,甚至開始違心的去做一些年輕時不屑為之事,說一些不屑為之語,為的,只是不會被輕易的再次推入求職者大軍中。
上面說的這兩點,都來源于現實的壓力,原本也沒什么,咬咬牙也就過去了。但偏偏在心底的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吶喊;每當夜深人靜,也總有著兒時的夢想不斷侵襲;難道真的就這樣過一輩子,雖然真,卻平平凡凡的一步步從中年走向老年,然后加入到街邊下棋、廣場跳舞的行列嗎?夢想重新萌芽,是因為人到中年已經是最后的機會了,再不為夢想奮斗一把,就真的只能等下輩子了。
寫到這里,或許我的焦慮已經有充足的論據可以證實了。但是理雖是這個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找不到恰當的方法和準確的定位,那么焦慮依舊會存在。恰巧今天早晨上班的時候聽了一段知識新聞,說的是成功創業的基本前提有三點:1.渴望成功的內驅力;2.核心技術;3.資源。而第一點最是重要。
外面天已經黑了,心情也已平靜。其實人生旅途漫長,總要尋找屬于自己的那滴“蜜糖”,才會活的更有意義感。時刻告訴自己,生活已經如此不易,更應該讓自己活的深刻。用心對待工作中的挫折與成功;真心對待家人的關愛與呵護;寬容對待自己的開懷與焦慮;深刻體會人生的得與失,致敬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
每一次“自我覺察”,都是一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