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是個丟三落四的娃。
最常見的就是忘帶水壺,因為上幼兒園時水壺是他唯一的隨身物品。
所以早上去幼兒園忘帶水壺,幼兒園放學回家忘帶水壺,落在飯店,拉在興趣班。
這些都發生過,且不止一次。
丟三落四本身其實沒有什么,正常人也會有。但引起我注意的是這些事情發生之后他的應激反應。很明顯的,他的思維就卡在“我忘了拿水壺”這件事上:懊惱自己怎么忘了帶水壺,抱怨大人沒提醒他,并且要求立刻返回去拿水壺。當立刻回去拿這個方案不能被滿足時,情緒就爆發了。
如何減少丟三落四固然是要教導的,丟了之后如何應對也是要教導的,為此,我寫過兩個社交故事幫助他思考如何應對這一類的事情。
但我看到的不僅是這個問題本身,他在“丟三落四”這件事上學會的解決思維模式,無法自動的泛化到別的問題上去,他明顯的缺乏“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想一想,我們正常的成年人遇到同樣的事情會如何反應呢?
我們會評估東西的價值是否值得得折騰,評估折返的距離和時間,無法立刻折返時尋求其他替代方案,快速的制定計劃評估實施的可能性和成本,選擇某一計劃并立刻實施,并能夠實在無計可施的時候選擇"算了,放棄"。以上這些思維過程對于我們的大腦來說可能只需要幾秒的時間。但是ASD娃們沒有這樣的解決問題思維能力。
乍一聽,好像有點小題大做,后來看到這本書,應證了我的想法。這種解決問題思維的能力通常不會隨著ASD孩子年齡增長而自動發展出來,確實需要被教導。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有十年從事自閉癥干預、咨詢、家長和老師培訓的工作經驗。他們指出即便是高功能ASD青少年和成人,在“解決問題”上仍有明顯的缺陷,面對問題時,容易陷入為了問題本身煩惱而無法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上面。
他們總結出“解決問題”技能能力不足的表現有:
長時間的糾結某個問題
抱怨抨擊其他人
牢記某個未解決的問題,甚至是幾年后還拿出來說
曾經陷在負面的思維里面
難以維持正面的互動
無法關注問題的所有因素
無法識別解決問題的相關部分
專注于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外的
對看似極小的事件注入極端的情感
無法向他人尋求幫助
不愿意傾聽他人的問題和關心的事情
無法用中性的音調和肢體語言表達意見
難以處理輸掉游戲的情境
不愿意嘗試其他可能解決問題的策略
他們設計出了“解決問題圖表”來幫助ASD個體發展“解決問題”的思維。有經驗的家長或老師,從封面的的圖表上就能大致明白如何做,翻譯成中文是這樣的:
按照作者的建議,ASD孩子應當先了解解決問題的步驟:
1)識別問題
2)確定可能的解決方案
3)確定后果
4)確定最佳選擇,制定實施步驟
5)評估你的選擇。
然后介紹圖表中的策略。從中心的圓圈開始,首先識別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當孩子辨認出要解決的問題之后,他便有四個選擇,對應四個圓圈:
1)尋求大人幫助
2)說出來和妥協
3)算了放下,別想了
4)一直為這個問題糾結煩惱
每一個選項(除了4)都需要逐一拆解和教導,根據孩子年齡、特質調整。例如尋求大人幫助這一選項,要參考孩子的年齡,針對青少年和成人,一有事就尋求大人幫助顯然也是不合適的。在課堂上要尋求老師的幫助還要遵循不影響老師上課的原則,例如先舉手獲得老師注意力。
當然,這個圖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孩子量身定做的。比如
總之,這個工具提供的是一個大的思維框架,一個直觀、簡單、具體的視覺輔助。
一個ASD成人如此評價這個圖表:
除了什么都不做一直被某個問題困擾之外,我同時看到了其他三種選擇,我需要這樣的視覺提示來幫助我的神經轉移到其他的選擇上。
這本書不厚,只有60頁,沒有冗長理論,而是提供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和各種年齡的真實案例。而本書的最后一章:“常見問題”,是由使用該圖表的ASD青少年和成人提出的問題,非常有針對性。
非常推薦高功能ASD和亞斯伯格孩子家長研習之。
購買地址:亞馬遜https://www.amazon.com
我是多媽
杭州小麥籽自閉癥家長組織創始人之一
我是家長,我崇尚ABA,擅長問題行為分析、學前兒童發展評估 。
我亦是社工,關注自閉癥早期干預家庭支持、家長親職能力建設、跨專業資源整合、社會融合倡導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