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育兒探討,學生家長的教育經驗實錄,分享兒童教育的經驗,關注媽媽自身成長。
小學教育,二年級男孩的故事
過年了,平平很興奮。還在夏天時,平平就期待地說,過年有兩大高興的事情:一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二是收壓歲錢。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提早幾天就將厚厚的紅包給了平平,平平樂得跳來跳去。叔叔看到了,故意逗平平,“我給你一元一元的零錢吧?你想買什么就買什么。”
“不要,我要一張一百元的。”平平馬上拒絕。
“你傻啊?好好動腦筋想想,一百元大人肯讓你自己放著啊?一元硬幣才是真的讓你花呢!”
平平反駁叔叔:“我媽媽會替我存銀行的!”
“存在銀行還是你的嗎?你見過存折嗎?你現在想取出來20元花花,取的出來嗎?”叔叔故意嘆氣,“沒文化真可怕,知道父母最大的謊言之一是什么嗎?就是‘媽媽先幫你保管壓歲錢’!”
平平被說動了,轉過頭問媽媽:“我以前的壓歲錢幫我存好了嗎?”
媽媽笑著回答:“在銀行存好了!等你讀大學,給你交學費用。”
叔叔插話,“看看,讀大學才給你,還要十幾年呢,到時候早給充公了!你過年收的紅包比我工資還多,干脆借我點花花,我給你利息,比銀行高。”
“不借,我要存銀行!”平平小眼珠轉了一會,恍然大悟地沖著叔叔嚷:“好你個阿爸真小氣,你沒結婚沒小孩,給紅包虧本了,故意想給我少點是不是?”
大家被逗得笑起來,媽媽忍住笑教育平平:“壓歲錢是用來寄托長輩對孩子的祝福,給多給少都是長輩的心意,不能用‘虧本’來形容。不管別人給你多少,都要表示感謝,要說恭賀新年!”
過年這幾天,平平把紅包塞到枕頭下,每天枕著壓歲錢美美地睡覺。平平媽媽看到孩子拿到紅包樂呵呵的樣子,心想:“雖說孩子還小,但能不能從壓歲錢開始,讓孩子有正確的理財觀呢?”
不少孩子在過年時會收到壓歲錢,有些甚至比一年的零花錢都多。孩子高興了,有些家長卻很苦惱——孩子收到壓歲錢應該怎么用呢?“媽媽在進步”表示,如何對待壓歲錢,這是一個極佳的引導孩子學會理財的機會。
“媽媽在進步”在此提醒,家長給孩子壓歲錢要量力而行,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比較誰給得多誰給得少,要淡化錢的數目,強化親人的情分和祝福。
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由于年齡小,理財觀念薄弱,壓歲錢往往是由家長代為管理的,這也合情合理。
但家長不能因此大包大攬,年后紅包一收走,就和孩子全無關系。家長要有意地讓孩子學著管理壓歲錢,否則,孩子認為反正什么事都有爸媽,沒錢就管爸媽要,久而久之,孩子的財商自然要落后了。
財商如今正成為個人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家長不但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理財水平,更要重視對孩子財商的培養。
而且,孩子的想法有很多,家長不一定都能察覺,當他拿到壓歲錢的時候,正是展示自己想法的時候,家長可以借此機會了解孩子的愿望。
“媽媽在進步”建議,如果家長要把壓歲錢存起來,也要讓孩子參與到過程中來。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筆錢的用處,并通過壓歲錢的管理讓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責任。
對于高年級的孩子來說,壓歲錢是給孩子的,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這筆錢,正好抓住壓歲錢的契機,培養孩子的財商。萬一丟失了,孩子也能吸取教訓。
家長將錢交給孩子后,要與孩子交流,指導并協助孩子做一本賬本,監督孩子執行和總結,讓孩子親身參與和感受財富積累與花費的過程,以此來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
孩子學會安排壓歲錢后,就會體會到實現愿望的樂趣,在以后的生活中,會繼續追求自己的小夢想,并學著用錢一步步實現。
此外,“媽媽在進步”提醒家長,千萬別讓孩子金錢至上,雖然說要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但家長千萬要記住,對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孩子一定的理財意識和能力,但絕不是讓孩子變為金錢的奴隸,也千萬別讓孩子形成“金錢至上”的觀念。這也許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中無意間可能犯下的錯誤,后果嚴重。
平平的故事還再繼續。如果您想一起探討兒童教育的問題,請關注“媽媽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