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螞蟻露西今天特別開心,因為她要去給小螞蟻比利慶祝生日。她實在太喜歡比利了,竟然為他準備了6份生日禮物。可是去比利家的路途實在太遠了,她不得不在路上求助其它小動物。在小蝸牛、小瓢蟲、毛毛蟲、小青蛙和小蝴蝶的幫助下,露西終于來到了比利家。這時她才發現,為了感謝好朋友們對她的幫助,她手中只剩下了一份最小的禮物。失落和悲傷一涌而上:那可是我最喜歡的比利啊!他會為我這份微薄的禮物感到高興嗎?
如果她能在書中聽到我的聲音,我真想迫不及待地對她說一聲“當然會”!因為我的女兒在參加人生中第一次生日會的時候,經歷了和露西相似的遭遇。收到小朋友的邀請后,女兒很早就準備了一個可愛的小猴子書包作為禮物,又在爸爸的幫忙下制作了最喜歡的熊貓賀卡。生日會當天,臨出門時還不忘挑了一本她最喜歡的故事書塞進小書包。我本以為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無非是找個公園玩玩鬧鬧也就罷了。沒想到生日會不僅安排在檔次不低的飯店,布置的排場也非常隆重。門口的裝飾人偶、包間里的禮物角和甜品區、小院中的充氣帳篷、精彩的小丑表演……當然,還有為所有參加生日會的小朋友準備的統一服裝和回贈禮品。作為毫無這方面經驗的家長,我確實為女兒準備的禮物自慚形穢。但3歲多的女兒并沒理會其他小朋友抱來的巨型高檔禮物,而是興奮地捧著小書包來到小壽星面前,將里面的書掏出來一并塞到他懷里。女兒如此篤定地相信她的禮物會受到歡迎,反倒將我的忐忑不安映襯得無比可笑。
用世俗的標準去揣度孩子的心思,大概是世界上最愚蠢的行為了。事實上,小壽星對任何禮物都沒表現出太大的興趣,而是像在幼兒園里和街邊的小公園一樣,忙著和大家一起追逐嬉戲。在小孩子眼里,金錢反倒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就像《禮物來了》一書的結局一樣,比利不僅沒有嫌棄露西的禮物,反倒是高興地和她擁抱在一起。你來了,我笑了。人與人的相處,本來就是這么簡單。
作者在扉頁上特別注明將此書“獻給露西”。雖然我們無從得知露西的真實身份,但無論她是作者的女兒,還是童年的自己,想必都經歷了故事中的悲喜。對于比利來說,重要的并非多么貴重的禮物,而是露西對他千里之外的掛念。而對于露西而言,雖然將原本“屬于”比利的禮物分享給了其他朋友,卻也換取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而真正的愛,不正是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嗎?
回頭想想自己,試圖用禮物的輕重去丈量孩子的友誼,不過是可笑的自我輕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