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筆記

構成與圖案,構成是現代藝術,圖案是裝飾藝術,兼收并蓄

平面構成形態要素

1.平面構成形態要素——點

》漸變可產生空間感;規律反復排列可形成節奏;斜向排列有動感;弧形排列圓潤感。

》錯視:明亮暖色有擴張感;周圍圖形小、點感大;緊貼外框點感覺大


2.平面構成形態要素——線

》直線:平行線、折線、交叉線、發射線、斜線

》曲線:弧線、拋物線、波浪線、自由曲線

粗長實有向前突出感,近,細短虛有向后退縮感,遠

直線的等距排列、漸變排列、交叉組合、發射組合等構成形式,最容易表現節奏秩序韻律美,曲線比直線更具表現力,更自由,注意畫面美感鮮明

線的錯視

(直線與曲線構成的訓練)


3.平面構成形態——面

分類:幾何形、直線形、曲線形、不規則形、偶然形

人的視覺習慣:較小的突出;相同性質的圖形中,特異的突出;抽象圖形中,具象的突出

;靜態圖形中,動態的突出。

面在抽象主題的表現要強調畫面形式美感的塑造;具象主題要表現注重主題內容和畫面形式的雙重表現

(直線形、曲線形面的具象形和抽象形訓練)


構成的形式法則

1.對稱:軸對稱、旋轉對稱、回旋對稱、反轉對稱

2.均衡

3.變化:加法、減法、分割法、重疊法等

4.統一:同質要素、類似要素、異質要素

(對稱、均衡、變化與統一的構成訓練)


平面構成的表現形式

一、重復構成

1.同一基本形連續有規律地反復出現

2.相同或相近的形態有變化地反復出現

3.畫面視覺形象的整齊化、秩序化和統一感

基本形:去用點線面進行比例分割或自由分割后去除多余部分即可,它基本不單獨出現,組合并與周圍圖或底相連接,因此要考慮骨格線之間的銜接?;拘蔚姆指罹€或點,最好定在格線邊1/2或1/3,以增加銜接后的連貫性和秩序感

近似形:基本形經過輕微變異會形成眾多圖形或形態,如近似形。

設計方法:類似形不同角度組成;兩個幾何形相加或相減;同事物的不同形象構成;由變化

不大的有機形構成。


重復構成的形式

1.單體基本形的重復

正負形交替排列、交替正反排列、交替橫豎排列、局部群化排列、局部群化加空格排列

2.單元基本形的重復

即以多個形態為一個單元的一組圖形的反復排列。包括:單元1/2錯位排列,1/3錯位排列,斜向錯位排列、四邊變序排列

(基本形表現過程中,可增加一兩個其它幾何形分割線,通過著色時形內,形外的黑白轉換豐富畫面內容,還可通過黑白灰層次表現)

3.近似基本形的重復

同一方向并列排列、錯位排列、不同大小組合排列、自由排列等(單純反復出現或方向大小位置變化

反復出現)

4.骨格的類型(有圖片)

規律性骨格(重復、漸變、發射)

非規律性骨格

有作用性骨格

無作用性骨格


二、特異構成

如羊群中的牧羊人,球員爭奪的籃球

特異的形式:大小特異、形狀特異、形象特異、色彩特異、骨格特異、方向特異

兩類:規矩排列中的特異,自由排列中的特異

特異要引人注意、內容要生動有趣

變異形與基本形應是矛盾統一的關系,在事物表面的對立中發掘深層意義,或一種趣味、哲理

、調侃等,使畫面充滿活力和魅力




三、漸變構成

1.基本形,骨格或是形象按一定規律逐漸變化

2.是形態的有秩序變化(節奏感韻律美)

3.基本形漸變,骨格漸變

4.無基本形,只漸變骨格

5.雙關圖形漸變

6.基本形漸變,無骨格

漸變的類型(有圖)

形狀漸變、方向漸變、位置漸變、大小漸變、骨格漸變、形象漸變

符合數學數列的計算結果,效果會更流暢


四、發射構成

發射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

發射線:在方向上有離心、向心、同心的區別,在狀態上有直線、曲線、折線的區別

發射構成的形式:離心式、向心式(發射點在畫面之外),同心式、多心式、螺旋式

發射構成的要點:容易出現單調、簡單的結果,形態數量要多,結構也應復雜一些,可利用線的疏密、交叉、疊壓等手段多層次表現主題,同時要注意畫面的統一和整體感(豐富在于形態相互關系的巧妙安排和整體布局的合理)

直線發射構成、曲線發射構成的訓練 電腦


五、空間構成

在二維空間中出現 三維的視覺效果

形式:圖形重疊、大小變化、傾斜變化、彎曲變化、投影效果、透視效果

面的連接、疏密變化

矛盾空間的形成往往是故意違背透視原理,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共同面,矛盾相連(有圖)

空間構成要點:重在表現畫面的深度感,從形態的疊壓、前后、遠近、透視等方面的關系去構想,可以把某些自然狀態、生活體驗加以提煉,再藝術夸張,變形和重組

(體面空間構成及線面空間構成練習,體面空間從交叉組合變化 、投影效果及面的連接等形式去進行,線面空間從線條的疏密、方向、角度的不同排列、圖形重疊、傾斜、彎曲等形式去進行)

空間構成是培養人的空間想象力最有效的訓練方式


六、對比構成

對比,是所有的設計都要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設計表現手段

對比的構成形式:大小對比、明暗對比、粗細對比、曲直對比、形狀對比、位置對比、方向對比、動靜對比、虛實對比、肌理對比

(抽象形對比構成、具象形對比構成的訓練)


七、肌理構成

特征:強調 不同肌理的視覺美感表現,忽略圖形在其中的意義,注重不同肌理的相互對比,同時注重對肌理的了解和認識過程

肌理源于自然,它與現代設計的巧妙結合可以使設計作品帶來更多溫情,符合人性需要

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可用鋼筆、毛筆、圓珠筆、炭筆、水筆、蠟筆等勾出不同肌理 ,還可用一些特殊方法制作肌理:噴繪、摩擦、浸染、沖淋、熏烤、拓印、撕裂等。還可用許多材料制作肌理

,如木材、石頭、玻璃、塑料、紗布、油漆、海綿等。只要能夠獲得全新的肌理效果,工具方法材料都不計較

具體手法有:筆繪法、拓印法、對印法、噴繪法、酒精法、煙熏法、蠟筆法、拼貼法、綜合法、電腦制作

肌理構成要點:重在效果表現,肌理制作要去年畫面邊角處的空白 ,以表現肌理可無限重復的特點,重在制作手法的創新,手段無窮無盡,發揮聰明大膽創造


形態感覺和情感表現

一、形態感覺表現

1.形態感

感覺分為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兩大類,外部感覺中學者估計8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

2.感覺表現

人的視覺判斷,除了物體大小比較,空間位置,還會在觀看的同時,感覺到安定和不安定,靜止或運動,平衡或不平衡等深層意義。

感覺表現,是指利用點、線、面、肌理等造型元素,借助于不同的形狀、狀態、構成形式或表現手段,抒發自己生活體驗中的某一內心感受。

設計師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夠在事情諸多的個別屬性中,發現那些本質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并能為設計所用,設計師始終要保持對各種藝術形式敏銳的視覺反應和準確的感知能力,如對形態分辨的敏感程度,對形體比例的準確把握,對空間深度的深刻領悟等,理也能對視覺接觸到的各種生命的運動形式迅速作出情感上的反應

3.感覺表現構成的要點

對事物深刻理解和準確感知:辨別哪些是事物的表面現象,哪些是事物本質。深刻理解的含義是經過思考,并通過反復的修改和比較,先把最佳的方案

感覺表現的個性與共性要兼顧:同一感覺幾乎沒有相同的答案,但我們卻可以在眾多答案中,領略到同一感覺,這就是個生和共性的統一,強調創意顧及認同,缺一不可。

(動、靜、粗、細分別的構成,軟硬輕重的構成——練習)

二、自我情感表現

設計作品必須有人去欣賞和接受,設計師的情感才能與人溝通和交流。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辭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情感,使別人體驗到這種同樣的情感。設計師總能找到一種與自己人心情感力的結構相一致的表現形式,傳達內心感受。

情感表現構成要點:情感特征要鮮明突出 ,突出情感的意義;形象 要簡潔生動;畫面要那些人形式美感。

(喜怒哀樂的構成;纏綿、壓抑、愛戀、恐懼的構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