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平面構成的3個概念:
元素與元素之間的排列關系
所有元素在一起所體現的構成形式
了解幾個常用的平面術語
1、元素與元素之間的排列關系
它們之間的排列有下面這么幾種:分離/相切/重疊/透疊/結合/減缺/差疊/重疊。
分離:形與形之間不接觸,有一定距離。
相切:形與形之間的邊緣正好相切。
重疊:形與形之間覆疊關系,由此產生上下前后的空間關系。
透疊:形與形有透明性的相互交疊,但不產生上下前后的空間關系。
結合:形與形相互結合成較大的新形狀。
減缺:形與形相互覆疊,覆疊的形狀被剪掉。
差疊:形與形相互交疊,交疊的部分產生一個新的形。
重合:形與形相互重合,變為一體。
舉例
2、所有元素在一起所體現的構成形式
從所有元素(點線面)整體看,其構成形式主要有重復、近似、漸變、變異、對比、集結、發射、特異、空間與矛盾空間、分割、肌理及錯視等等。
下面我們分別來舉例說明:
(1)重復
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過兩次以上,重復是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以加強給人的印象,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所謂相同,在重復的構成中主要是指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比如:
形狀的重復
骨骼的重復
大小的重復
色彩的重復
肌理的重復
方向的重復
舉例:
(2)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著共同特征,它表現了在統一中呈現生動變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產生了重復感。近似程度小就會破壞統一。比如:
形狀的近似
骨骼的近似
近視舉例:臺灣的一對雙胞胎姐妹
Banner舉例:相同款式不同顏色的鞋子,大小不一的波點。
(3)漸變
是我常常聽說的一種效果,在自然界中能親身體驗到,在行駛的道路上我們會感到樹木由近到遠、由大到小的漸變。比如:
形狀的漸變
方向的漸變
位置的漸變
大小的漸變
色彩的漸變
骨骼的漸變
光影的漸變
色彩的漸變舉例:故宮淘寶前段時間的表情包
舉個例子:
大小漸變舉例:故宮淘寶前段時間的表情包
舉個例子:
鞋子的排列方式。
背景的紋理形狀
(4)對比
有時候是形態上的對比,有時是色彩和質感的對比。對比可產生明朗、肯定、強烈的視覺效果,給人深刻的印象。比如:
形狀的對比
大小的對比
色彩的對比
肌理的對比
位置的對比
重心的對比
空間的對比
虛實的對比
對比舉例:買家秀和買家秀。。。
Banner舉例:
(5)密集:
密集在設計中是一種常用的組織圖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為整個設計的視覺焦點,他其實也是對比的一種情況,越密集的地方給人感覺距離越遠,反之越近。
點的密集
線的密集
面的密集
密集舉例:
banner舉例:
(6)發射
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太陽四射的光芒就是發射的。發射具有方向的規律性,發射中心為最重要的視覺焦點,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開,有時可造成光學動感,會產生爆炸的感覺,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中心點的發射
螺旋式的發射
同心式的發射
發射舉例:星軌/水波/觀世音菩薩背后自帶的光環
Banner舉例:放射線,使得畫面聚焦到中間部分內容。
(7)特異
是指構成要素在有次序的關系里,有意違反次序,使少數個別的要素顯得突出,以打破規律性。
形狀的特異
大小的特異
色彩的特異
方向的特異
肌理的特異
特異舉例:其實各種類似于連連看的游戲,就是這么個原理
Banner舉例:一家人站成一排,個頭比較小的那一個就給人一種特異和俏皮的感覺,使畫面不那么單調
(8)空間
利用大小:比如近大遠小。
利用重疊:前后/上下等關系。
利用陰影:使物體具有立體感/空間感。
利用疏密:比如間隔越小,越密集,感覺就越遠。
利用透視:平行線由寬到窄。
利用色彩:冷色遠離,暖色靠近。
利用肌理:越粗糙越近,越細膩越遠。
矛盾空間:真實不存在的空間,假想的。
虛實關系:遠景/中景/近景。
矛盾空間舉例: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一款游戲《紀念碑谷》。
空間感Banner舉例:
(9)分割
把整體分成小的部分。比如:
等形分割
自由分割
比例與數量
分割舉例:來自大自然的梯田
分割Banner舉例:不同比例大小的色塊組成Banner的背景。
商品的排列也可以起到分割畫面的作用。
(10)肌理
又稱質感,由于物體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組織、構造等不同,因而產生粗糙感、光滑、軟硬感。比如:
筆觸的變化
凹凸不平的肌理
噴繪/染
自帶的紋理效果
肌理舉例:木材等
肌理Banner舉例:?背景采用噴墨+涂色的方式形成了一種很時尚的紋理。
(11)錯視
因空間距離或周圍環境所造成的視覺差。主要有下面幾種:
1.繆勒—萊依爾錯視
圖中兩條線是等長的,由于上下線段兩端的箭頭方向相反,上線段的箭頭占據的空間大,所以上面的線顯的較長。
2.垂直線與水平線的錯視
大多數人往往把垂直線看的比水平線要長,這是高估的錯覺。在水平線長度為8-10mm時,這種錯覺最大。
3.透視錯視
圖中的兩條線是相等的。看起來下面的要短,是因為透視的錯覺。
4.正方形的錯視
標準的正方形左右的邊看上去大于上下的邊。
5.黑白錯視
圖中黑白線段,由于白線段明度大,具有膨脹的現象,所以看以來比黑線段長。
6.由于圖形結構的影響而產生的錯視
圖中組成三、四、五邊形的邊長都相等,但由于周長和面積的不同,產生邊長的不同。
7.對比錯視
高個子和矮個子在一起,高的會顯的越高,矮的會顯的越矮。
錯視舉例:比如虛實手繪拼接,比如有些攝影作品
這里要說明的是,錯視在一些視差動畫的網頁頁面里運用的會比較多一些,還有一些app的引導頁,這里Banner舉例的話可能也不太合適,不過也可以給大家看一下:
比如這個畫面里的黃色圓點,同樣的黃色圓點,在暗色背景上是很突出的,但在同樣是黃色的背景上就幾乎看不見了,但其實原點是沒變的,只是背景的顏色變了,就導致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結果
原文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