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長:1小時30分鐘
閱讀內容:第三十九章至第四十七章(384頁至477頁)
章節名:歐亞國是他們的盟國、寡頭集體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戰爭的主要行為是毀滅、戰爭遲早是要結束的、歷史感的增強、金字塔頂端、兩個矛盾的觀點、轉瞬即逝的四月天、漸漸的很有教養的聲音
真的很佩服自己能夠堅持讀這部小說。想想開頭幾章的無趣真的讓我很吃力;而后不斷描述篡改、虛假,又覺得十分冗余,多次想要放棄這本書。直到讀了溫斯頓和朱麗亞的愛情、一次次秘密約會又增添了幾分色彩,隨著閱讀深入,不解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為什么極權社會不監視無產者?
為什么外黨人員不允許用的東西在無產者里可以看到?
為什么大家對于毫無遮掩的篡改熟視無睹?
為什么會在貧民窟有這么一個有著過去記憶和物品的查林頓?
……
種種疑問終于漸漸揭曉了答案。整部小說都是鋪墊再鋪墊,渲染又渲染。真是顛倒的從頭到尾。溫斯頓進行例行仇恨時就交代了整個組織集體仇恨的對象——曾與老大哥平起平坐的黨內領導者——人民公敵埃曼紐爾·戈德斯坦,他之所以被仇恨不僅僅是背叛,更重要的是傳說他組織了一個地下組織“兄弟會”,專門用來反對老大哥的。
整本小說的劇情十分簡單,溫斯頓在第一次見到奧伯良的時候就對他有親切感,因為感覺他不像一般黨內高層分子,反而多了一種親切感,甚至做夢都夢到他是兄弟會成員。果不其然,隨著故事的展開,溫斯頓和朱麗亞戀愛了,而奧伯良也和溫斯頓表白了:他還有個身份——兄弟會組織一員!
他和溫斯頓交流后交給他一本“兄弟會”的書,我們隨著溫斯頓給朱麗亞讀這本書,也對之前的所有問題漸漸有了清晰的答案。
這本書給的答案出乎意料——還記得極權社會的口號嗎?“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這本書竟然和三個口號寫的是完全一樣的思路!與其說這是一本反對極權社會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本解讀極權社會形成和存在的書,并進行了分析。我意識到這哪里是兄弟會的書,這分明是作者喬治·奧威爾在借這本書把自己想表達的核心思想講出來。
此刻我才明白為什么說這本書是一本反烏托邦的政治小說了,里面的抨擊思想浮出水面。我不想去探討作者的意圖,它能傳播至今,說明書里講出來了一些本質的問題,雖然這本書內容有著強烈的主觀和引導性,但我們依舊可以客觀地看這本書傳遞的未變的共性問題。
從第40章到45章整整六個章節都在講這本寫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在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打造一個永恒的三級系統,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系統和雙重思想。
1、系統
一直以來社會不管如何變化都存在一個金字塔的三層結構——上層、中層和下層;
上層擁有絕對特權,并且制定規則統治下面人群,他們想的是如何讓系統穩定運轉;
中層屬于執行層,他們想的是如何有機會進入上層;
下層是窮苦大眾,他們被統治,并且永無出頭之日;對他們來說換統治者只是換了個名字,其他沒有任何區別。
這個系統從過去的血統世襲制吸取經驗,看到血統遺傳可能會導致絕對腐敗,從而引起下層人群造反。作為一個系統,最重要的是上層人員要有意愿有能力把價值觀傳遞。所以他們允許中層人群,或者是下層少部分及優秀群體有機會進入上層。
作者認為這個新系統關心的是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傳遞給下一個接位人,這樣系統就可以保持永遠運轉下去。而為了實現這個愿望,他們就要確保上層的正統和堅定、中層的執行和思想不跑偏,以及下層有個發泄出口,同時多生孩子多干事。
于是在這樣思想下,他們制造可能并不存在的戰爭,三個國家情況是相當,甚至達成共識,讓戰爭永遠下去。這樣每個國家的下層就都有了仇視的對象和發泄的出口,還有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夢,所以他們能穩定存在;
中層作為有思想的存在,他們也是執行者,他們需要忠實于這個系統,如果有思想跑偏的情況就需要消滅掉;
上層就更簡單了,他們需要的就是堅定不移的宣揚信念,即使他們明知道這個信念是完全的假的,也無所謂,他們必須深知是假的,但要深信是真的!只有這樣才能讓系統永遠運轉下去。
在這種系統運轉下,大家對于錯誤可以熟視無睹。
演講進行了大約二十分鐘時,一個人匆匆跑上講臺,將一張紙條塞進了演講者的手里。他打開紙條看了看,但是講話一直沒有停頓。他的聲音、態度和講話的內容都沒有變,只有名字突然變了。無需任何語言,一種心領神會的感覺像波浪一樣從里到外傳遍了全場。大洋國在和東亞國交戰!緊接著一陣大規模的騷亂。廣場上裝飾的旗幟和海報全錯了!幾乎一半海報上的臉都錯了。
演講者仍然抓著話筒,肩膀向前聳著,另一只手高舉著拳頭,演講一刻也沒有停。一分鐘后,人群又爆發出了野獸一般的怒吼。仇恨像先前一樣繼續,只是對象改變了而已。
在演講中仇恨對象名字變了,群眾竟然可以繼續發泄不滿,看來每個人要的也就是發泄不滿——自我欺騙的不滿、被監視的不滿、生活不如意的不滿……只要讓水有個出口排,就永遠不會溢出來。
而這種自相矛盾的堅持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就牽扯出第二個點。
2、雙重思想
這個詞前面幾章就曾出現過,今天舉了一個特別形象的例子:
這里的關鍵詞是“黑白”。像很多新話的詞語一樣,這個詞有兩個互相矛盾的意義。用在對手身上,它指的是違背明顯的事實,無恥地顛倒黑白的習慣。用在黨員身上,它指的是在黨的紀律要求下,忠實地自愿地將黑色稱為白色。但它也指相信黑色就是白色的能力,甚至認為黑色就是白色,忘記自己曾經相信過與之相反的事實。
但這種本事是如何練就的呢?書里也給了一點說明:
有可能導致懷疑或反抗態度的想法被自幼學會的內在約束事先掐滅了。這種約束的第一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簡單得可以教給小孩子——在新話中叫“停止犯罪”。“停止犯罪”指的是在一個危險的念頭開始的時候,出于本能立即停止。它包括的能力有:不理解類比,發現不了邏輯錯誤,誤解任何對英社不利的觀點——即使是最簡單的觀點,對任何有可能導致異端的想法感到厭倦或厭惡。
雙重思想在這樣極權社會下的存在到底背后更深層的原因是什么呢?
正如我們所見,黨的神秘性,尤其內黨的神秘性,在于雙重思想。而比這隱藏得更深的是它的原始動機,是那從未有人質疑過的本能,這種本能最初使人攫取權力,而后又產生了雙重思想、思想警察、持續戰爭,和其他必要的東西。這個真正的動機是……
到這里戛然而止,作者沒有講明到底是什么,而這確是我興趣所在,這個極權社會只是作者筆下的一個極端展現形式,雙重思想在這種極端假設下有張力的體現出來。回到當下社會。書中描述的極權社會影子可能我們找不到,但書里說的雙重思想卻處處可見。這背后原因是什么?
我想這個從未有人質疑過的本能應該是自私吧!自私一直是我們骨子里、基因里的存在!只是現在的社會、教育過度宣揚它不好,我們自以為聰明的便用一塊“真善美”的遮羞布把它擋上了——我們宣揚無私、奉獻,但殊不知這快遮羞布擋不住我們的真實感受,能遮住的只是我們的思想和自以為聰明的行為罷了!所以我們現在會感覺從未有過的壓力、勞累、焦慮甚至不開心!
我們甚至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什么是“真善美”,我們為什么要做“真善美”的事情,為什么要奉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偽裝自己當成真的為對方好,我們把自己想要的結果包裝成人達己的共贏……
我們如果不能直視自私這一事實,就無從談起真善美,無從談起無私和奉獻,因為一切違心的事情都不會長久,而且最終會給自己帶來痛苦!
如果無私是給他人帶來幫助,那么自己不是也是需要幫助之一嗎?
如果真善美是對一切事物的真實對待,我們不是更應該先真實對待自己嗎?
所以當我們承認自己自私,我們才有勇氣去感受自己的存在,遵從內心做事,這樣對他人的付出才是真正的無私和真善美,不計回報付出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樂在其中。
同樣在這種心態下做事也才能長久,因為這是自己內心期待的,不會輕易被外在影響。就如曾經自己研究抖音一段時間,放棄就是因為每天做很累,雖然有人點贊、也上過熱門,但最后做的有所動力都來源于外界的點評,每天活在焦慮中:疑惑自己作品怎么還沒上熱門、思考如何有更多粉絲、想著什么作品別人喜愛,偏偏忘了問自己是否愛……
我想到《全職高手》里葉修說的一段話”我的比賽不是為了粉絲而打的!我們為之奮斗的,其實是很私人的理想,沒有誰是為了取悅任何人才會做的。粉絲的支持和鼓勵,我們都很感激,也很感動。但是,我們的比賽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打的!“這么想來現在很多人做直播,可能大多數都不會有結果,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做只是為了追風,這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這次我閱讀寫讀書筆記,是因為自己覺得讀書、實踐可以成長。通過寫讀書筆記梳理自己思想、鍛煉自己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自己很享受這個過程,從而會讓我忽略外在的評價,同樣有人關注我感激,無人關注我自娛。
所以認識自己自私,才能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