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I?閑扯劉備
上一章 I?第二卷 或躍在淵:問鼎天下的拼搏【八】再回首荊州依舊
撰文 I?容藍(lán)
【一】辭魯肅荊州月明
劉備終于在荊州立定了。但是他非常清楚,荊州就是個是非之地,自己在荊州無一日會安寧的。
此時,劉琦病逝(怎么死的我都不敢講,你們自己猜去,我一露口扯下去,各位又要罵我滿肚子的腹黑),再加上孫權(quán)在合肥被張遼打得大敗,東吳無疑又將來索討荊州。這時候,再也沒有劉琦這個擋箭牌了。但是,留住荊州是必須的,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當(dāng)然,東吳討荊州都是羅貫中先生的文學(xué)加工創(chuàng)作。事實上,劉備所得到的荊州的所有地盤,無論是搶是奪,都是靠自己的手腕得到的。更何況在建安二十年孫劉兩家以湘水為界重新劃分荊州時,長沙、江夏、桂陽東屬孫權(quán),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劉備,孫權(quán)還是很高興的。
劉琦死后,劉備成了荊州牧,事前也沒和孫權(quán)商量一下,兄弟,你看可行嗎?后來劉備又徑自入川西取益州,搞得孫權(quán)更加不爽,覺得劉備占了很大的便宜。所以我惡俗的想,借荊州這個故事,是不是孫權(quán)在奪荊州殺關(guān)羽后,指使他手下的文人捏造的,目的就是用以掩飾東吳背棄同盟、襲殺關(guān)羽的丑行。
呂思勉先生在《三國史話》里有一段敘述我覺得清楚的解釋了借荊州這事兒:
荊州怎得是孫權(quán)的?后漢的荊州,東境到江夏郡為止,孫權(quán)直到赤壁之戰(zhàn)這一年,才打破黃祖。還沒有能據(jù)有其地,不過掠了些人民回去,做江夏太守的,依然是劉琦,怎能說荊州是孫權(quán)的呢?按封建時代的習(xí)慣,誰將實力據(jù)有土地,就算是誰的,可以父子相傳,除非你把實力來取。如此,荊州該是劉琦的。
其實所謂借荊州,只是借了周瑜打下來的南郡部分。
我是閑扯劉備的,就不討論歷史事件的真?zhèn)瘟恕!度龂萘x》的故事中,魯肅以祭奠劉琦為名,前來向劉備討要荊州:
肅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還荊州。今公子已去世,必然見還。不識幾時可以交割?
看到這里,我不禁啞然失笑,《三國演義》說魯子敬是個老實人,顯然這個老實人的道行卻是不低的,我們看看跟陸小鳳交好的老實和尚就知道了,這老實人不老實起來是很嚴(yán)重的。
魯肅開口就將上了劉備的軍,他不問劉備還不還,而是肯定的說必然見還,還問你什么時候可以還。其實魯肅的潛臺詞是,劉皇叔,你之前言猶在耳,我看你還是不還!
可是這個老實人在劉備這個曾經(jīng)混跡于江湖的人而言,還是太天真了,劉備的仁義德行是用來作廣告用的,在實際利益面前,他的底線是需要你猜的:
"玄德曰:"公且飲酒,有一個商議。"
哈哈,這是什么論調(diào)。我給你舉個例子,劉備這句話的論調(diào)就好像你去跟一個人談事兒,到了酒桌之上,你們各自酒喝得熱火朝天,情談得你儂我儂,但當(dāng)你開口引入你要談的事情的時候,對方馬上舉起酒杯,表情嚴(yán)肅的對你說,我們今天只談風(fēng)月,其它的事兒以后再談。
這么個味道,魯肅自然是嘗到了的,一句話噎得他只能強飲幾杯。這一回合,魯肅很明顯不是江湖老大劉備的對手,立即就敗下陣來。
劉備和諸葛亮確實是一對配合得很好的、職業(yè)化程度很高的演員。魯肅一上來就吃癟,并不代表他忘了自己此來的目的。顯然劉備也沒有這么天真,所以,諸葛亮出場了。
諸葛亮自然是口若懸河,什么我主公皇室之后,難道還不能占有同是皇族的劉景升兄弟的荊州?這荊州本就姓劉,你姓孫的為什么要強爭?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要不是我借東風(fēng),你們能打敗曹操?
諸葛亮面對魯肅的一番強詞奪理,在老實人魯肅看來還是有點道理的。但魯肅也自然不是省油的燈,他知道劉備這個人一向以仁義自居,那么要套住劉備,還得用仁義的緊箍咒:
肅曰:“昔日皇叔當(dāng)陽受難時,是肅引孔明渡江,見我主公;后來周公瑾要興兵取荊州,又是肅擋住;至說待公子去世還荊州,又是肅擔(dān)承:今卻不應(yīng)前言,教魯肅如何回覆?我主與周公瑾必然見罪。肅死不恨,只恐惹惱東吳,興動干戈,皇叔亦不能安坐荊州,空為天下恥笑耳。”
你看魯肅這番話,不卑不亢,敘交情、講道理,其中還夾雜著刀光劍影。那意思是,劉備,哥們兒,我魯肅可是沒有對不起你,我來討荊州也是要去交差的,你如果讓我交不了差,周公瑾是會來收拾你的。
但是魯肅卻失算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這個仁兄,天生就是靠嘴巴吃飯的,魯肅顯然跟他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諸葛亮一聽魯肅這話,我想他心里肯定是有顧忌的。我們看他下面這句話,純粹就是自己給自己壓驚,他知道,真要讓魯肅下不了臺,這對劉備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事。雙方一旦開打,孫劉聯(lián)盟一破,他那勞什子三分天下的夢想就會破滅,這是他的夢想,他不會親自去破壞他。他知道,必須給魯肅一個交代:
“曹操統(tǒng)百萬之眾,動以天子為名,吾亦不以為意,豈懼周郎一小兒乎!若恐先生面上不好看,我勸主人立紙文書,暫借荊州為本;待我主別圖得城池之時,便交付還東吳。此論如何?”
魯肅自然也是知道諸葛亮這是給他臺階下,他也非常明白,吃到劉備嘴里的肥肉,他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吐出來呢?再則,魯肅歷來都是江東集團里堅持孫劉兩家聯(lián)盟的,他自然也不想破壞當(dāng)前這種局面,更何況此時孫權(quán)還在合肥與張遼交戰(zhàn)。所以看到諸葛亮露出的臺階,他知道不得不下了,但是也不能輕易的下:
肅曰:“孔明待奪得何處,還我荊州?”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我信不過你倆了,但是我沒有辦法,還得再信一回。但是你得給我說清楚,你到底要奪得那個地方了就還我荊州。
到了這個境地,劉備已經(jīng)不能再耍賴了,他和諸葛亮都明白,這是魯肅的底線。這個底線一旦突破,那么孫劉聯(lián)盟也將告吹,這雖然是他們兩家都不想的事情,但是當(dāng)前,自己似乎更加需要這種狀態(tài)。所以他們只得告訴魯肅:
“中原急未可圖;西川劉璋暗弱,我主將圖之。若圖得西川,那時便還。”
遇到這么兩個對手,也是魯肅的劫數(shù),但是魯肅這個同志還是挺厲害的,你看他在劉備和諸葛亮紅黑臉的面前,雖是萬般無奈,但硬是退而求其次,逼得劉備不得不寫了一紙文書給他。
劉備就這一手與諸葛亮的紅黑臉對唱,將魯肅哄了回去。
當(dāng)然,我認(rèn)為羅貫中先生把魯肅同志寫得確實是太實誠了。歷史上真實的魯肅卻不是我們看到的這樣,陳壽說他:
少有壯節(jié),好為奇計。家富于財,性好施與。
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事實上,在赤壁戰(zhàn)之后,孫權(quán)就越來越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
劉備請借荊州的時候,呂范等將領(lǐng)勸孫權(quán)扣留劉備,才雄心狠的周瑜也上疏陳說此意。唯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quán)把南郡借給劉備,以孫劉聯(lián)合,共同抗曹,另一方面還可讓劉備抗住曹操的進犯。
魯肅對孫權(quán)說,老大您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占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于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傳說曹操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正在寫信,當(dāng)時驚嚇得筆都掉了下來。
再則,從《三國演義》的一個場景描寫,我們對魯肅這個人的認(rèn)知應(yīng)該可見一斑。
孫權(quán)在合肥與曹軍交戰(zhàn),魯肅前往:
人報魯子敬先至,權(quán)乃下馬立待之。肅慌忙滾鞍下馬施禮。
眾將見權(quán)如此待肅,皆大驚異。
權(quán)請肅上馬,并轡而行,密謂曰:‘孤下馬相迎,足顯公否?’肅曰:‘未也。’權(quán)曰:‘然則何如而后為顯耶?’
肅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yè),使肅名書竹帛,始為顯矣。’權(quán)撫掌大笑。
有人說魯肅這句話十足十的是拍孫權(quán)的馬屁,而且拍得非常高明。是的,我也承認(rèn)這一點,但同時,我卻看到一個作為謀輔之臣的魯肅,對自己的主公寄予的莫大期望,他也是在告訴孫權(quán),我有能力、有信心幫助你達(dá)到這個愿望。我想孫權(quán)是聽懂了的,因為他了解魯肅。
大家看這樣的魯肅,豈是輕易就會被人忽悠的。
魯肅走了,劉備再也沒有心情飲酒了,他一個人獨步在荊州的城頭,頭頂上明月如洗。劉備望著遠(yuǎn)處長江水面,江水朦朧,戰(zhàn)船上的燈火閃閃爍爍,一片靜謐。他陷入了沉思,他知道,雖然再一次打發(fā)走了魯肅,但是這種事情還會再發(fā)生的。現(xiàn)在的自己,必須要緊緊的將荊州攥在自己的手里。
他在心里默念,我不能再輸了,我再也輸不起了。已經(jīng)四十八歲的我,曾經(jīng)的哪些夢想、哪些抱負(fù)、哪些豪情,雖然還深藏在心里,但兩鬢已見斑白,歲月無情,我是抵擋不住的。孫權(quán),荊州,我是不會給你的,有什么招,你盡管使出來吧,我都接著。
下一章 I?第三卷 飛龍在天:三分天下的定鼎【二】花前月下的刀鋒
本書目錄 I?閑扯劉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