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從調整早上日更簡書后,還是第一次拖到傍晚還遲遲不知如何下筆。這種狀態于我還是頭一回,身體沒有不適,心情沒有低落,輸入并非沒有,就是不想寫。
正好和朋友微聊,她說不用為了寫而寫,實在不想今天就不更新了。可我突然就閃念——
我為什么要求自己必須日更?我把它當成了什么?
我其實將日更簡書,當做了對當下階段自己的一個療愈過程。
這個過程是我做自己內在整理的一個前奏,為什么是前奏呢?怦然心動收納的創始人近藤麻理惠對整理有著一個觀念,就是同類品“一次性”“全部”攤開,再談下面整理和如何收納的事。
而我的日更簡書,其實就是我對自己各個狀態的一種記錄,它們都是每天我內心某種情緒的反應,我需要看清楚它們,才知道下一步對誰進行斷舍離。
整理內心,比整理東西難多了。因為內心有的被忽視,有的被深藏,有的被喬裝,有的……我還不知道如何概括出來。
總之,它們抽象的我認得或者不認得。
它們又的確真實存在。所以,我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同它們重新認識,從打招呼開始。
雖然今天的情緒狀態,我到現在也無法精準歸類概括,就當我認識了個暫時不知道名字的新朋友,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彼此熟悉。熟悉到它穿不穿馬甲我都認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