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共讀】第191天-20160811
小樹苗18M+
今天,給四歲半的外甥女讀完《開車出發系列》,她心滿意足地仰臉沖我笑:“小姨讀得比媽媽好。媽媽總是照著讀,小姨讓我找找找!”
是的,同樣一本書,面對不同年齡的小盆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打開方式。
在繪本語言足以表達圖畫的情況下,給小樹苗講,我就是照著讀,雖然有時也會加上自己的一些解釋和描述,但都不多,或者等他熟悉內容了,我就不解釋了。繪本的語言都是經過推敲和提煉的,比我們多是隨興而起、沒有邏輯的信口胡掰要更有利于孩子理解。同時,對于這個年齡的小寶寶,相同內容的重復,可以讓他在閱讀中感到安全和踏實,因為在逐漸建立的對內容的熟悉感里,他會有種掌控世界的感覺——能預料到下一步會發生什么。
前幾天在給小樹苗讀《小雞球球系列》中的《謝謝啦》時,讀到某一頁,突然他說“下雨,下雨”,我一時沒弄明白怎么回事,翻到下一頁,豁然開朗,故事情境就是突然下雨了,而小雞球球沒處躲雨。雖然沒讀過幾次,但孩子已經對情節了然于心,即使他并不會表達太多。
有許多過來的媽媽都會知道,照著讀繪本,看起來毫無創意,但你會在有一天突然發現,孩子可以完整地背出整本書了,甚至再大些時候,可以通過自己指讀而認識很多字了。這倒不是說通過這種方式功利的讓孩子背書或識字,這只是正好關聯。
但是,事實上,在孩子語言和理解能力已經發展足夠好的情況下,比如我這四歲半的外甥女,她就會期待繪本有更多的玩法,而不僅僅是拘泥書本,所以我們來視覺搜索游戲,我說她找,她說我找,她就很嗨。具體怎么進行?
①“我說她找”,考驗孩子的視覺搜索能力的(見8月10日分享),這個就很簡單,句式比如“我看見……”或者“……在哪里?”,還有大人對目標物的描述要盡量準確,做好孩子的語言示范。
②“她說我找”,考驗語言表達能力的,還可以是以上兩個句式,但就需要大人引導了,因為孩子最初的描述總是很籠統的。
比如我這個外甥女小月亮,該輪到小姨找了,她看著一幅圖興致勃勃說:“我看見一個打雨傘的人。”
啊,打雨傘的人那么多,我怎么知道是哪一個?通過引導她看圖細細觀察和分析,最后再把話說完整,她想表達的目標物實際上是“我看見一個打著雨傘拉著孩子的媽媽,她正在過馬路”。除了引導,在“我說她找”的環節,大人也盡量描述仔細并句子完整,做好榜樣喲!
玩過幾回“她說我找”,小月亮明顯得了要領,比如有一次她說:“我看見一個小貓在紫色的屋頂上睡覺。”描述得很好,是不是?我立刻肯定了她,棒棒噠!但是等等,好像哪里有些不對勁兒,是啊,量詞的運用,是許多人會忽視的小細節,小貓是“一只”才對呢!
我曾經見過許多八九歲的孩子,見什么東西還都說“個”,量詞細節,的確會有許多家長會忽視,其實孩子語言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就可以慢慢注意,積累起來,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很高的。
哎呀,在視覺搜索與語言描述這一塊扯遠了,快言歸正傳正傳!
是說到一本書可以有多種玩法哈,話說昨天讀一本洞洞書《貓頭鷹說故事》,對小樹苗,我就是照著讀,一來是讓他體驗兒歌中的節奏和韻律,二來還是重復能帶給他安全感;對小月亮,照著讀后,我們會再來個小小的角色扮演,你一句,我一句,想著書中的情境做幾個表情動作,她就樂不可支!
噢,前幾天(D189)提到《臉,臉,各種各樣的臉》,這幾天我們每天也都讀,我和小月亮面對著小樹苗做書上的各種表情,他很淡定,無感,沒有像幾個月前那樣嚇哭,也沒有像其他寶寶那么熱愛。果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啊!
還有,在和小月亮一起玩《開車出發系列》時,如果我們找得過多,小樹苗就不有些不耐煩,沒那么大興趣,倆孩子在一起讀書,確實要協調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