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肚子
龍門石窟是我和先生景仰的圣地。
那兒有盧舍那大佛,其跨越千年的神秘微笑對我充滿著魅惑;我還好奇:武則天到底和盧舍那大佛有沒有關系?
先生喜愛魏碑,《始平公造像記》就在龍門石窟。前幾年女兒曾在愛奇藝為先生購買過孫伯翔老師所講視頻,先生反復觀看臨摹,去現場膜拜真跡,乃先生之弘愿。
孩子們深知父母心,提前預約了“大咖說”金牌講師(200元/人/次),為我們一家全程講解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現存2345座佛龕,10萬余尊造像,2800余塊碑刻題記,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
它分東山、西山兩處石窟,西山石窟匯聚了90%的石窟造像,是景區精華之所在。
潛溪寺、賓陽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等等,這些中國雕塑藝術的寶庫,林林總總,目不暇給。
盧舍那大佛,位于龍門石窟西山南部山腰的奉先寺內,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水準最高的一座造像。
沿石階緩緩而上,當盧舍那大佛逐漸映入眼簾時,那份震撼與感動難以言表。
它身姿挺拔,面容慈祥,眉若新月,雙目寧靜而深邃,嘴角微微上揚,仿佛正以一抹神秘的微笑俯瞰著世間萬物。
這尊佛像以其獨特的魅力,被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據說是以女皇武則天的面容為模本雕鑿,這究竟是不是真的?
盧舍那大佛與武則天之間的確有著深厚的淵源。
它始建于唐高宗時期,由武則天倡導并出資。武則天不僅捐助了兩萬貫胭脂錢用于大佛的建造,還親自參與了開光儀式。
關于盧舍那大佛的面相是否以武則天為原型,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
坊間一直流傳著這種說法,認為大佛的面容與武則天的相貌相似。這種相似應該體現在大佛的面部特征吻合了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觀。
還有一點,大佛的名字“盧舍那”梵語為“光明普照”,恰與武則天自創的名字“曌”意義相近。
這幾種巧合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于兩者之間關系的猜測。
大佛讓我感動,給了我寧靜和智慧之感,我崇拜大佛,因為我崇拜武則天,在我心中,武則天就是永遠的“盧舍那”!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書法藝術最高的洞窟,也是北魏皇室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其杰作"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于古陽洞。
先生喜歡魏碑的質樸雄渾,峻峭方整。近兩年,于書房常懸碑帖《始平公造像記》,日日習練,持之不輟。
朝拜龍門石窟古陽洞,親眼目睹《始平公造像記》,乃先生夢寐以求。怎奈,古陽洞正在“搶救國寶”,用AI技術將諸“造像題記”一一錄存,以使這些瑰寶留于子孫。
面對著古陽洞,似乎觸手可及,卻成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先生不甘心,伸長脖子使勁兒往里瞅,恨不能鉆進去。都護著呢,哪能瞅見!
先生只好悻悻地離開,不知這遺憾還能不能彌補?連金牌大咖都言已有三年未進古陽洞了。
是日天色灰暗,金牌大咖近5個小時的深度精講,讓龍門石窟這顆中國石刻藝術的璀璨明珠熠熠閃光,這場跨越千年的美麗邀約,恰似饕餮盛宴,使我滿血復活,神氣十足,然而又是異常的寧靜與心安。
瞻仰了白居易的墓園——白園后,舉家每人一大碗熱辣滾燙的牛肉燴面,佐以一吃一個不吱聲的大片醬牛肉、特色腐竹串兒,滋滋潤潤,慰藉了胃口后,白天的游程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