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浸會的一個同學因為面試來北京,住在我這里。非常巧,前幾天和室友聊天提到過這位同學,說是這一年認識的很有趣的人之一,是想要有更深接觸的人,沒過幾天,人自己就來了。
這位同學我們一般叫她大師,因為她常常有一些讓人聽了猶如醍醐灌頂之感的回答。她是學國際新聞的,是因為一起做一個作業熟識起來,其實當時也就一起交流了兩次左右。一天我轉了一篇關于畢業后人生的文章,說提醒自己總是不真實期待的病,她在下面回了:不是不真實期待的病,只是青春期長于常人。頓時想視其為知己的感覺。
大師還有很多對其他人的精彩評價,都不是很記得了,只是一段時間下來,大家都開始叫她大師了。
大師觀察力和總結能力都很強。這點還能從她面試上看出來。這次她參加騰訊一個崗位的校招,據說和她一組的有兩個北大碩士,兩個中傳碩士,最后只有她一個進復試。聽她說她說最后做那個總結發言的,但這居然是她第一次參加無領導小組討論。
能夠練就這樣的觀察力和總結能力,必然是經過多年的獨立思考吧,尤其是對失敗的反思。大師可能是我見過最獨立的女孩子,她說從小她就不跟他爸媽說太多,都是自己默默做了。包括申請學校,以及出去旅游。
大師也追星,但追的比我見過的很多人都執著很瘋狂。她喜歡大張偉,幾乎每年都省吃儉用看他n場演唱會。據她室友說,她有一個大張偉的q版玩偶,出遠門都帶著。
我問大師為什么喜歡大張偉,她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大概是才華和戲謔以及幽默加在一起產生的某種獨特氣質吧。啊,居然和我喜歡一個現實中的人是很類似的理由。
對了,說到喜歡。我想說,種種跡象表明,這就只能是一場無果的單戀。但我還是決定擇日攤牌。可能自己是個不撞南墻不回頭的白羊座吧,如果不是看著他的眼睛,親口聽到他說不喜歡,我是不甘心的。這一次的我是勇敢的,無論結果如何,至少不會遺憾。
青春期后延癥真的很煩哦。
談完人和情,再來點事業心。其實一直在想在金融口已經有太多深耕多年的記者了,那么自己作為一個初入者的比較優勢在哪里?如何突破?以及快速彌補自己的短板?這些問題都有待具體化的。
如何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比如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西方新聞寫作訓練,可不可以試著改良原本較為枯燥的金融新聞呢?融入特稿的寫作方式?但具體怎么操作還是很難。老師說我很適合寫機構新聞,找一個專門的機構條線?比如還算比較藍海的互聯網金融。
如何快速的彌補自己在金融領域的短板,知識上以及資源上。今天看一個知乎答案說,選一個財經媒體長期關注,每次看的時候畫腦圖,以及記下來不懂的詞。誰都知道的方法,關鍵是堅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