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最靠譜的人,也有不受理性控制的時候,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后默默無聞地退休,沒有升遷,沒有朋友,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妻子莫琳住在英國鄉間,生活平靜,感情疏離,就這樣日復一日。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四月早晨,他收到了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癥,寫信來告別。壓抑著的復雜情緒噴薄而出,哈羅德寫了一封簡短的回信。在去寄信的路上,他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停不下來。加油站女孩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更讓他下決心要橫跨整個英格蘭,就這么走著去見奎妮,他心中有一個信念:只要堅持走下去,奎妮就會活下去!
然而這并不是一個關于舊日戀情的老套故事,這是一次心靈救贖之旅!在漫長而艱難的旅途中,哈羅德憶起了人生中很多的失落——沉溺于酒精的父親,離家出走的母親,不再愿意與他對話的兒子戴維,被他辜負了的妻子莫琳,20年前不辭而別的好友奎妮......87天,627英里,在經歷了身與心的重重考驗之后,他終于走到了,高潮處等待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面對人生真相的勇氣和內心涌動的愛......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資深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小說處女作,獲得2012年度英國最佳新人小說獎。作者很會講故事,特別是結尾部分,處理得波瀾不驚,卻震撼人心。
一、有時候我們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從哪里出發。
平淡的婚姻大多從浪漫的愛情開始,問問今天貌合神離的怨偶們,當年何曾沒有過甜蜜與激情?是什么讓愛情褪色,讓兩個人的心漸行漸遠?
激情注定無法長久,玫瑰色的光環一旦隱去,生活便開始裸露真相。我們都活在自己的制約里,卻渴望對方的拯救。直到心懷的熱望,在現實中慢慢地冷卻,往事如煙,消散在風里。
我們都太容易記住對方的種種不堪,而忽略了那曾是我們熱愛過的人,我們常常走得太快,忘記了愛才是我們出發的地方。能夠抵得住真實生活的磨礪,在心里為自己和他人保留一份美好,才有幸福的可能。
常常,我們缺乏足夠的勇氣,掙脫慣性,審視生活。就那么任歲月把人生中寶貴的一樣樣拿走,只留下滿心的荒涼。
過去那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腔濫調背后。與這片土地上一切細節一樣,所有偽裝都不復存在了。
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
二、我們以為是生活辜負了我們,其實是我們錯過了生活。
一路上我記起了很多東西。很多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忘了的回憶。
有些回憶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許很快,我就會又把它們弄丟,這一次永遠都找不回來了。
沉浸于回憶之中,哈羅德想起了自己錯過的很多東西,曾經熱烈的愛情,對幸福的期冀,曾經想要努力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然而他還是沒法給出自己不曾擁有的“愛的表達”,于是和兒子一再錯過,與妻子漸漸疏離。
留在家里的莫琳也記起,“我想成為他從沒擁有過的幸福,給他一個家,快樂的婚后。”然而“好像不斷否定他成為我們之間唯一可以做的事。”
生活就只是繼續,我們仍在不知不覺中錯過很多。
當哈羅德終于想起跟莫琳初識時講過的那個笑話,他的笑聲隨著落下的眼淚回蕩在電話亭里。塵封已久的心被打開,隔膜融化了,這次他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
三、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這個世界需要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任。
哈羅德一路上遇到很多的人和事。開始時他拘謹而無所適從,慢慢地他敞開自己去傾聽。陌生的銀發紳士向他坦露最隱秘的憂慮,洗手間里卸下光環的名人傾吐出無奈,利落能干的女醫生在等一個永不會回頭的負心男......
在平靜的外表之下,人們有著各自的苦痛掙扎,秘而不宣的心聲渴望著一吐為快。平日里,我們習慣戴上面具,步履匆匆,用理智快速地掩埋痛苦,只有在極少數寶貴的時刻,能夠放松下來,將自己交托出去......
復雜的是世界,人心其實簡單,它只是渴望愛,渴望陪伴,渴望傾聽.......
他給遇見的陌生人講述奎妮和加油站女孩的故事,詢問他們是否愿意給予協助。作為回報,他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
他有一張完全不同的地圖,就在他腦海里,由一路上走過的地方,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組成。他還是不會換掉自己的帆船鞋,因為無論多么破爛,那都是他的鞋子。他發現當一個人與熟悉的生活疏離,成為一個過客,陌生的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明白了這一點,保持真我,誠實地做一個哈羅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變得更加重要。
她們給他食物、庇所,即使他怯于接受。在接受的過程中,他也學到了新的東西。 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恐懼將我們阻隔在人群之外,理性難免掉進計較和因循,只有在信任中敞開心扉,才能感受到善意和溫暖,才能感受到空氣中悸動著鳥兒的歌唱,以及生命的氣息......
四、剖開舊傷,才能痊愈,面對痛苦,才會超越。
一個不停酗酒,更換女伴的父親,一個沒有多少愛,并最終離家出走的母親,在這樣的童年下長大的孩子,要用怎樣的方式掩藏內心的痛苦,才能保證自己安然無恙地活下去?
他可以原諒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愛,甚至不教他怎么表達出來,他可以原諒他的父母,還有他們父母的父母。哈羅德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來。
兒子是他永遠的痛,和妻子之間無法彌合的裂痕,讓生命更加艱難,默默承受的痛苦就這樣一代代無情地傳遞,每個人都孤獨到絕望。
有人把這歸為命運,我更愿稱之為功課,命運很難扭轉,功課卻總有畢業的可能。
比命運更慘的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只會帶來因循和毀滅。踏上回歸內心的朝圣之路,才能實現自我的救贖。就連莫琳,也因他的出走,終于拿出勇氣面對現實,走出窗簾后的世界。
她愛過也失去過, 這樣應該就夠了。她觸碰過生命的實質,也曾經游戲人生。終于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門,把一切放下。
當萬水千山走過,身體和心靈的痛苦得以轉化,終于可以與過去和解了。寬恕從來不是廉價的原諒,而是經過一切的了然。
那里有如此多事情在發生,如此多生命在忙碌、受苦、奮斗,全然不知在這座小小的山上,有一個他坐著 ,靜靜眺望。又一次,他覺得自己既超然物外,又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又不過是個匆匆過客。哈羅德開始明白這也是他旅程的真諦。他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屬于這個偉大的事物。
五、出走,換一種全新的視角看現在的生活。
除了沉甸甸的痛,她想不到還有什么結束了。
她給自己立了一個挑戰:他不在的每天,都要嘗試件新事物。
不十全十美并沒有關系,這,對莫琳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歷險。
如果我們不能打開心扉,莫琳想,如果我們不能接受無法理解的東西,那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出走,創造出距離和空間,讓我們得以審視慣常的生活,發現隱蔽的真相。
他很高興那個世界里面的人安全無 恙,也很慶幸自己跳出了那個世界。
六、堅持,并不意味著從未想過放棄。安全,并不意味著擁有很多。
一個人堅持下去需要無窮無盡的勇氣。開始時哈羅德害怕別人的質疑,他不敢告訴人們這看似絕無可能實現的夢想。他自己也曾深深質疑過這樣做的意義,并差點放棄了向前。然而,信念一旦生成,就會衍生出力量。
為了堅持到底,他一定要誠實坦然地面對最初推動自己邁出步子的感覺。別人選擇的方法不同并沒有關系,這是無可避免的。
我們“用盡全身的力量和意志往前走,心里清楚自己是永遠不可能到達的,然而就算永遠也無法到達,我們仍然選擇往前走,這就是生命。
開始時需要很多,仍會感覺不安,到最后,“他把東西都給出去,把錢包寄回家。一切從簡”,反而在夜空下找到了平安。
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一趟,他不再在乎自己走了多遠,只要還在向前走。
就在這個從前以為一定充滿了勝利喜悅的時刻,哈羅德突然感到一點恐懼。他怎么會認為這些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加起來就等于更多呢?他手指依然懸在門鈴上,卻按不下去。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
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到來和離開。哈羅德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刻就這樣來了又去了,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這是一場孤身一人的旅行,這也是一次回歸內心的朝圣,在波瀾不驚中,一切得到了圓滿!也許,只有上了路,才回得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