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財富的認知決定了賺錢的上限
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
電影《1942》里,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在他旁邊的拴柱說,“那我還給你當長工。”
已經站在了同樣的起點,但是對于未來發展,怎么做,他們的思維與認知是完全不同的。富人哪怕窮困了,也依然能夠東山再起。這關鍵就在于對財富的認知,還有閱歷、視野、格局。
改革開放后,我們擁有無數的暴富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很少有人能夠抓得住。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投機倒把的個體戶是第一批發財者。80年代中后期集資辦加工廠是第二批暴富者。90年代早期價格雙規制改革和90年代后期的國退民進,不知道多少人抓住了廉價買賣權機會。2000年開始到2005年。加入世貿又給出口加工業帶來歷史性的機遇,貨代、紡織品出口都養肥了大把沒有文化的沿海小老板。2005年的時候隨便開個什么礦,都能賺得盆滿缽滿。之后的商品大牛市、商品房改革、股權分置改革、資本市場的發展更是和每個家庭的財富息息相關……
大的暴富機會,在過去20年出現不下十次,但就是很難抓到機會,賺到錢!因為認知不到,想不到,原來還能這樣賺到錢!一直沒有把握住那樣改變命運的機會。
大多數人對于賺取財富、金錢,都是懵懵懂懂的狀態!
到底如何賺取財富?
有人只是知道要努力,要勤奮。看到別人懶惰了,就總是說這樣不行,人要勤奮,可是又沒有任何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而他們生活,與其說是努力,更多的卻是承受。
流水線的工人,工地的搬磚工,商店的收銀員……再怎么努力勤奮工作,也看不到機會。每天只是微薄的工資,卻承受了底層勞動所有的苦難。
有人不說勤奮,說賺取財富得靠能力!可是能力強的人,也可能賺不過能力低的。中國女排多次在世界舞臺上為中國奪冠,可是她們的工資有多低?
有恒大、天津相對收入較高,2013年天津隊隊員平均月薪是8千至1萬元。而普通球隊運動員的收入就更低了,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也就2000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被罵爛的的男足,一些選手年收入幾百萬甚至過千萬。
獲得諾貝獎的屠呦呦,嘔心瀝血,一生奉獻的獎勵有300萬,在京只能買個客廳。而黃曉明揮金如土,一場婚禮耗資達2億。
又有人說賺錢還是看關系的,別人有一個什么樣的老爹,什么樣的高官靠山,有人一出生就帶著金湯匙。可人家的爹輩爺輩,以前也是貧民,人家也是靠著好幾代人的慢慢積累。
且靠關系,靠他人也沒有那么好靠的。“我爸是李剛”,自己進了大牢不說,還把老爸也拖下水。自己沒能耐,還把自己的靠山都弄倒了。
再進一步的想,就算突然讓你暴富,你能守住你的錢財嗎?在網上常看到獲得彩票大獎的人,后來債臺高筑的。
當一個人的智商和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他,直到他的財富和智商相匹配為止。
人賺不到超過認知之外的財富。所以想要賺錢,首先要提升對財富的認知,深刻理解賺錢的本質是什么,明白到底是怎么賺錢,怎么去積累。
一通百通,你明白賺錢的本質后,也會發現原來賺錢和與人打交道是同樣的一個事情。
賺錢的兩個原則
原則一,內:你得值錢,你得有真實的價值、真本領。價值是你個人方面的,你的能力、真本領,你獨特的優勢、資源。
有個規律:價格回歸價值是遲早的事,人的獲取財富水平終歸會回歸到其真實價值水平。
人的資源價值,比如外貌、資產,這些都可遇不可求!我們最可能做到提升的是能力。
能力足夠強的人,不僅能賺錢,而且還能夠優化各種資源關系,隨著發展而創業,成立公司,更好地步入財富大門。
最怕的就是真實價值與身份、地位不符:德不配位,財不配位。
德不配位的人,不能服眾,很容易引起眾怒。我前幾天跟大家分享過,有個公司員工集體罷工不干了。領導無方,沒有格局,領導不了別人,就容易引起反噬。
財不配位,會失去財富!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靠著運氣。但是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憑空得來的財富注定不是長久的,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原則二,外:讓別人需要你價值,你的價值要有市場。
你的價值展現要有舞臺、要有市場,別人得需求你的價值。不然哪怕你再有本事,學到了屠龍之術,威風凜凜,一時無兩。可是世間并沒有龍,英雄無用武地啊,氣不氣?空有力氣無處使。
有需求既有價值,沒需求既無價值。
讓你的才能與市場匹配起來。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到外面看看,別人需要什么,什么樣的需求。
這兩個原則,內在的價值、外在的需求相結合,構成一種融洽的供需關系。
所以賺錢的本質也就不言自明,達到內與外良好的互動關系——價值交換!
本質,價值交換,與人打交道也是如此
賺錢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交換,去創造價值,并與外界交換價值。
越是想要賺得多,就要盡可能進行高價值的交換。
可以讓你的價值變得更加稀有、獨特!或者讓我們的產出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的產品,或能夠與市場有更好的互動關系。
我們與人打交道也是。首先自己得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能夠幫助到別人,為別人提供價值。
在與別人互動的過程中,你為別人提供價值,別人也能夠為你提供價值,就構成了良好的交往關系。
而不是什么一上來就對別人說,自己窮,沒啥本事,直接就把人嚇跑了。因為你上來就表明了自己沒能力去回報別人的付出了。大家就不愿意跟不能交換價值的人相處了。
那么想要賺取財富,到底要如何做呢?
如何做?
首先是要看市場,結合時代發展,找到足夠大的市場。了解別人的問題、需求。
當然不是好的職業咱們都能參與進去。當明星很好,可沒人家的條件。這要結合自己的層面,根據能力,喜好。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在未來能夠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來做好個人定位,選擇一個前景比較好的職業之路。
第二,錘煉優勢,讓自己更有價值。
從長遠時間考慮,人是一定要有真本領才行的。
價格回歸平均是遲早的事情。低價值與高價值的事物是不匹配的。錢財留不住,最愛的女神也會離開。哪怕親戚,也會躲著。
簡單說,就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美好的東西。想要擁有什么,得先配得上。
想要變得更有價值就要學會積累,積累優勢,越是稀有的價值越值錢。要積累與別人不同的優勢。
所以不要總是模仿別人,模仿別人永遠是萬年老二,而是求不同。要從自己天賦、特長出發,構建好你的價值”護城河“。
第三步就是構建更好的互動關系。
人要學會把你的能力展現出來,讓大家看到。并用一個開放、謙虛、友善的態度,爭取能夠跟很多有價值、有需求的人合作。提升我們的可合作性。
比如我們自媒體人,就要盡可能大量創作,讓思想、價值觀得到更多的傳播。與讀者也要保持一個很好的溝通關系。
從這里我們就看出,一個人情商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都說,情商比智商重要的原因。
聰明人跟聰明人在一起,可以構建更好的合作模式,比如創業,成立公司來更好的發展。
我們看到一些牛逼的人物,往往不是一個人牛逼的,他后面有非常多的支持者,足夠多的人愿意他成功。他是與很多人構成了利益共同體,他成功,別人也跟著成功。
簡化總結、升華
一個人對財富的認知,以及視野決定了他賺取財富的上限。
賺錢的本質,與別人打交道的本質,都是價值交換。提升自己的真實價值,并構建更好的價值交換關系。
找到市場上的需求,結合自己的優勢確定自己的定位,讓別人需要你的能力!在選擇的行業中不斷錘煉優勢,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學會擁有更好的可合作性,提升情商,保持友善、開放,構建自己與他人有更好的價值交換關系。
在《我的廣告生涯》這本書中,美國廣告巨擘克勞德·霍普金斯就說,他成功的原則,就是幫助別人更成功。
《素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德者 ,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德”的最高境界,是盡可能滿足我們和周邊人與物的利益和需求。
運用自己的能力,來更好地幫助別人。所以說,聰明人,都有利他思維。
你能夠為別人帶來更多價值,你也就越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