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崔律精時力之100天挑戰《奇特的一生》閱讀”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10日。
一、原文:
P92
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創造了他的方法,他通過他的方法證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個目標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看了他的總結和日記,部分是看了他的信,一個鋼鐵般的人出現在我面前:什么都阻擋不了他去完成既定的任務。計劃生活的騎士、機器人,獻身于他的方法的苦行僧。
1942年,他兒子符賽沃洛德陣亡的噩耗傳來,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盡管滿腔悲痛,卻仍舊一絲不茍地繼續工作。
1942年的計劃,他是這樣規定的:
……
(1)我全年在普爾熱瓦爾斯克。
(2)不兼職。
(3)在應用昆蟲學方面我本人不準備做很多工作,只限于領導以及研究伊塞克·庫爾州的動物志……因此第一類工作總量,計劃可達到1937年的水平(該年的效率是創紀錄的)。但,第一,由于戰事,無法出書;第二,我在基輔的學術文檔肯定已全部被毀;第三,以我的年歲說,不能再拖了,必須立即開始完成我一生的主要計劃——《理論分類學與自然哲學》。根據以上三個原因,1942年的基本工作方面不擬寫成什么學術著作,只有三個不長的學術政治性報告要完成。
計劃了,也完成了。1942年是效率極高的年度之一。個人的悲劇仿佛沒有波及他的工作精力,在日記、總結和計劃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到時候了,到不能再拖、必須立即開始的時候了。他似乎計算過,他還剩下多少時間去完成他一生的大業。
私生活和心境不能妨礙工作。心境及其他的喜怒哀樂自有它們的時間,統統放在“家務”欄里。
二、我的閱讀日志:
光從柳翁的日記來看,他像是沒有感情的人,任何事都像機器一樣準確的完成,哪怕是他的兒子戰死,他也沒有影響到全年計劃的完成。
其實他也一樣悲痛,只是他把影響心境的事情都另外安排了時間,工作的時候依然完成工作。
時間與他,就像導師不停的在告誡他,你剩下的時間不多,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
為了完成目標,一定要抓緊時間去做。
三、崔律的閱讀指引:
論計劃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