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崔律精時力之100天挑戰《奇特的一生》閱讀”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10日。
一、原文:
P92
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創造了他的方法,他通過他的方法證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個目標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看了他的總結和日記,部分是看了他的信,一個鋼鐵般的人出現在我面前:什么都阻擋不了他去完成既定的任務。計劃生活的騎士、機器人,獻身于他的方法的苦行僧。
1942年,他兒子符賽沃洛德陣亡的噩耗傳來,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盡管滿腔悲痛,卻仍舊一絲不茍地繼續工作。
1942年的計劃,他是這樣規定的:
……
(1)我全年在普爾熱瓦爾斯克。
(2)不兼職。
(3)在應用昆蟲學方面我本人不準備做很多工作,只限于領導以及研究伊塞克·庫爾州的動物志……因此第一類工作總量,計劃可達到1937年的水平(該年的效率是創紀錄的)。但,第一,由于戰事,無法出書;第二,我在基輔的學術文檔肯定已全部被毀;第三,以我的年歲說,不能再拖了,必須立即開始完成我一生的主要計劃——《理論分類學與自然哲學》。根據以上三個原因,1942年的基本工作方面不擬寫成什么學術著作,只有三個不長的學術政治性報告要完成。
計劃了,也完成了。1942年是效率極高的年度之一。個人的悲劇仿佛沒有波及他的工作精力,在日記、總結和計劃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到時候了,到不能再拖、必須立即開始的時候了。他似乎計算過,他還剩下多少時間去完成他一生的大業。
私生活和心境不能妨礙工作。心境及其他的喜怒哀樂自有它們的時間,統統放在“家務”欄里。
二、我的閱讀日志:
1.集中才能完成目標。梁啟超說過:“無專精則不能成,無涉獵則不能通也。”把才能和時間集中于一個目標之上,只要持之以恒,鐵棒也能磨成針!
安東尼羅賓說:“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要達成的目標上,而不是你所恐懼的事情上。”恐懼會讓我們寸步難行,而目標是我們所熟悉和擅長的,專注于目標,可以減少心理上的壓力和恐懼。
2.專注才能專業。從柳比歇夫1942年的計劃可以看出,他常年呆在一個地方,不做工作以外的兼職工作,個人研究領域也只做細分領域,貪多嚼不爛,專注于某個領域深耕細作,造就了他的專業。
最近,我常跟寶寶講一個故事——小貓釣魚。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道理也很簡單,就是告訴我們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從小就知道的道理,長大之后我們是否在踐行呢?我們邊刷手機邊吃飯,我們邊走路別刷朋友圈;我們一邊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一邊頻繁跳槽…
專注于做一件事情,才能做專做精;做一行愛一行,專注于當下的工作,才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3.個人情緒不波及工作精力。戰事帶來的種種災難,柳比歇夫沒有論述,也沒有表達出他的憤慨,只是說不能出書、相關資料被毀;兒子的犧牲也只是平靜如水的陳述句記錄。不是他沒有七情六欲,不會傷心難過,而是不會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制定的計劃,依然要落實到位。
不可否認,柳比歇夫是一個極度理性的人,反觀自己,情緒化的時候多少都會影響到工作心情。去年年底,因為某位同事的一句話,我滿腹委屈,欲哭無淚,糾結于這句話的對錯,一整天下來都無心工作。現在想想,十分可笑,也許他人只是隨口一說,我卻把自己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混為一談,用憤怒來懲罰自己。
總結: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立場;其次要明白別人的評價不等于真實的自己;工作當中對事不對人,聚焦于問題即可,主動屏蔽負面情緒。
三、崔律的閱讀指引:
論計劃與執行:工作當中,完成年度計劃是硬指標。如果說月計劃可以延遲的話,那么年度計劃是沒有理由拖延的。哪怕執行過程中個人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但是,個人情緒不能影響到正常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