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半價訂了三本書,免運費,別提多開心。又不想忍受快遞期間精神上的饑渴,自然而然想到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浦東圖書館自然是知道,但是太遠,實不想折騰。靈機一動地問路人:
“請問這周圍有圖書館嗎?”
“有滴呀!”一位推童車的爸爸說,他年紀該比我小,卻已經(jīng)謝頂了。
踏遍鐵屑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原來就在距離我公寓才步行5分鐘,5分鐘,5分鐘的地方!那裡曾路過卻沒有進去過,是三林社區(qū)中心。
2樓樓梯緩步臺,最上面的標誌依稀看的出是“文化”二字。到底是上海,文化底蘊就是大不一般,開了我這滿洲“化外之地”來的人之眼界。
何以戀上海?公園星羅棋布,社區(qū)圖書館也如此,稱之為“口袋化”。這三林社區(qū)中心其貌不揚,卻滿腹錦繡。
我掃了一眼藏書,居然整套黃仁宇的著作,整套日本作家鹽野七生的古羅馬史,整套世界文學名著都有!
驚現(xiàn)兩本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上下午各讀一本,并記誦了屈原“山鬼”中“若有人兮山之婀”一段。中英文文學,只有你反復(fù)誦讀,記憶之後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心想若是湖南話來朗誦“山鬼”該是怎樣一種韻味,那是更正宗的“九歌”味道吧
一線城市好在哪?深圳有號稱全中國大陸最棒的公立圖書館,而我卻獨鐘上海這“撒豆子”一樣社區(qū)化的分館。渴望讀書,總不能一本本買,費錢又低效。多人分享一本,提高了書籍利用率,節(jié)省了個人“內(nèi)需”開支,使其用於更迫切的方面。
“書非借不能讀也”。
在圖書館看書,心情振奮,鬥志昂揚,抓緊每分每秒就像不抓緊看就要被別人搶去似的。再看看桌椅環(huán)境,已然無語。
這可是當年我姥爺那沈陽軍區(qū)幹休所的配置。本想來圖書館就是找個地方靜靜讀讀自己帶的書,整理心情,壓根沒抱多大希望,結(jié)果希望越小,驚喜越大。
屋內(nèi)還有足夠的電源可以充電,盥洗室,飲水機都很方便。風扇也特別給力,涼涼快快,我悅讀起來簡直快馬加鞭,恨不得抽向窮兵黷武的漢武帝那獨夫嘴臉。
如此絕佳的學習氛圍,沈陽是沒有的。上海人天生獨享此優(yōu)勢,若學識上再不如我,考學還考不出個樣來,哪還有臉說自己是上海人!簡直該被發(fā)配到寧古塔與披甲人為伍。
曾經(jīng)流行“逃離北上廣”,我納悶離開上海的人是不是都是不讀書的人?好讀書,愛思考者,焉能離開圖書館!圖書館是我們的大本營。
上述一切硬件,我花一分錢了嗎?沒有,白得的,沾了上海人的光。可一旦在上海入職納稅,我則無比坦然地享用這一切。既來之,則安之?上海可不是,上海是來了就不想走,有這麼好的圖書館,就是雅典娜來了我也不走。
我要和妻子領(lǐng)著孩子來這裡找書,畫畫,教她和她圖書索引分類方法,在這裡度過家庭時光。
上海貴嗎?想想在這能省下多少買書錢?而看了這些書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變化,完全無法預(yù)料。
“逃離”上海之徒,都是壓根就未曾與這個城市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根本就沒有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然而免費的觀影和交響樂,以及各種新書發(fā)表會,電影首映禮,足球聯(lián)賽,作家學者講座,更不要說那須臾離不開的生命營養(yǎng)爵士樂,無不是我生命賴以進化,繁榮的必須。
來上海,滿足生存是最低級的目標。如何變得更有情趣,更富學識,更有談吐,才不辜負在上海“茍日新,日日新”的積累。人要像更文明的地方遷徙。上海,讓一個人變得更高級。low逼者不留,不送,給我們這樣文藝青年空出地方最好。
人生多種可能,在這裡有生長,盛開,綻放的土壤和空氣。而在別處,你的潛能與才華只能因環(huán)境窒息而一輩子遮蔽,湮滅,想想都可惜,後怕。
在沈陽,鍛造史上最強壯自己,
來上海,每天早上睜開眼,
我的目標就異常明確:
盡可能汲取上海所有的養(yǎng)分,不怕?lián)沃缚跇O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