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再讀《擺渡人》,心中充滿的不再是初讀時的疑惑與恐懼,取而代之的是震撼,我被一個倔強的靈魂深深地打動了。
? ? ? ?這是一個勇于直面現實的靈魂
? ? ? ? 這個叫迪倫的15歲女孩,生活在單親家庭,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同學捉弄,唯一的好友也轉學離開了,她的世界一片狼藉,令她無比痛苦,于是,她決定去看望十年未曾謀面的父親,沒想到,就此踏上死亡之旅----火車出了事故,“燈光熄滅了,聲音炸裂了,世界終結了”,等到迪倫醒來,天地間只剩下她一個。當她爬出火車殘骸,跌跌撞撞地走出黑暗的隧道,只見到一個靜靜等待她的男孩崔斯坦,身不由己地跟著他走上一片荒原,群山連綿,山下溝壑縱橫,走啊,走啊,走啊,他們似乎永遠在高地上的泥濘沼澤里艱難跋涉,不知目的地在哪,不知要走多遠。
? ? ? ? 每天失魂落魄、沒頭沒腦地跟著崔斯坦狂走,碰不到一個人,不會渴,不會餓,迪倫隱隱感覺到所有一切都是那么不對勁,那么不合乎情理,可是她得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他們遇到一群怪物的襲擊,在崔斯坦的保護下,迪倫安全脫離魔爪,躲進一間安全屋,質問崔斯坦,才明白了真相。真相是殘酷的:原本迪倫以為自己是事故唯一的幸存者,其實她是唯一的喪生者!喪失了軀殼的靈魂,必須要穿過一片荒原,才能到達另一個歸宿。荒原上布滿陰險邪惡、饑腸轆轆、舉止瘋狂的黑煙惡魔,隨時會攻擊靈魂,吞噬靈魂。所以必須在擺渡人的引導和保護下,靈魂才能免遭惡魔毒手,順利穿過荒原,到達他們要去的地方。崔斯坦,就是迪倫的擺渡人。
? ? ? ? 故事到這里,似乎該順利成章地如此發展下去:得知自己已死、變成孤魂野鬼的真相,迪倫會像其他靈魂一樣,哭哭啼啼、自傷自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但她的表現卻讓人出乎意料,“她覺得沒什么可怕的,心里反而如釋重負”“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木已成舟,不可更改了”“她還在這兒,她還是她,如此已經是萬幸了”,面對未知的前路忐忑等待的過程才是最痛苦的,知道了結果,不管是什么結果,平靜接受便是,這真是一個勇于直面現實的靈魂,令見怪不怪的擺渡人崔斯坦都刮目相看。
? ? ? ?這是一個保持自我,關愛他人的靈魂
? ? ? ? 迪倫是一個不愿喪失自我的靈魂,因此,當她得知崔斯坦的一生只是被靈魂需要著才出現、才存在,他沒有身份,不知道自己原來的模樣,他的相貌由不同的靈魂決定,他的自我由身邊的靈魂界定,沒有獨處的時刻,他不讀書,不長大,甚至根本就沒有活過時,她忘了替已經死去的自己難過,反而為眼前這個她唯一能依賴的擺渡人黯然神傷,覺得他的生活簡直就是一座監獄,永無止境地輪回。也因此,當那一次,他們又受到惡魔攻擊,崔斯坦不小心放開了迪倫,差點沒有保護好她,自己又被惡魔抓走,所幸最后逃脫了魔爪,傷痕累累、面目全非地出現在迪倫面前時,迪倫沒有責怪他,反而責怪自己,表達著對崔斯坦的無比關心。
? ? ? ? 這種種同情、關心,給崔斯坦帶來陣陣暖意,讓原本冷漠堅硬的崔斯坦也怦然心動,變得柔軟。
? ? ? ?這是一個敢于為愛冒險,創造奇跡的靈魂
? ? ? ? 迪倫和崔斯坦,靈魂和擺渡人,他們的緣分本該只產生于荒原,終止于荒原,到達目的地后不再有任何交集。只是他們相愛了,深深地相愛了。迪倫無法忍受沒有崔斯坦的日子,無法忍受她的世界不再有他,這個執念讓她痛苦,也讓她產生了一個近乎荒唐的想法:她要回到荒原,她要找到他!
? ? ? ? 她去請教地獄里最古老的靈魂,知道了曾有過成千上萬的靈魂像她一樣試圖回去卻沒有一個成功;知道了即使能夠回到荒原,也無法克服重重困難,無法躲避無處不在的惡魔,或許在她找到崔斯坦之前,她已灰飛煙滅;她也知道了,或許她奮力一搏,能夠戰勝一切,成功回到自己的軀體,獲得重生,但那,是一場極大的冒險。
? ? ? ? 是冒險,也是機會,迪倫決定回去,即使逆天而行,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回去!
? ? ? ? 于是,她又重新踏上荒原之旅,這一次,沒有擺渡人,只有她自己,她就是自己的擺渡人。她一個人跋涉在荒原,一個人逃避惡魔的攻擊,一個人奮力沖進安全屋度過漫漫長夜,一個人忍受心中的孤獨和恐懼……終于,她再次見到崔斯坦,告訴他她的決心,說服他違背了游戲規則,帶著他成功回到她的世界---人的世界,最終兩個都獲得了重生。
? ? ? ? ?當世界蘇醒過來的時候。
? ? ? “原來你在這里。”
? ? ? “我在這里。”
? ? ? ? 多么圓滿,多么美好。
? ? ? ? 這個倔強的靈魂告訴我:
? ? ? ? 每個靈魂真正的擺渡人,不是別人,是自己。
? ? ? ? 真愛很偉大,它的力量強大到可以超越生死,就像《牡丹亭》里的一句名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