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主要有三種原因:1、道理太過簡單2、道理太過違背直覺而讓我們不敢相信 3、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認為那個道理很對但是就是覺得和自己沒有關系。
第三個原因是我們最重要的錯過的原因。由它會引出一個問題:如何區分我做出的選擇是隨大流、跟屁蟲呢還是自認為和自己沒有太大關系實際上可以改變你成長軌跡?
人的精力總值是固定的,你在這件事情上花費了時間,你在其他的事情上就會減少投入精力,所以我們需要做出決擇的情況是在你有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如何面對來到你面前的可能重要的、但是看上去和自己沒有太大關系的機會點,
人的好奇心分兩種:一種是消遣性的好奇心,一個是求知性的好奇心,只要是求知性的好奇心就要假定和自己有很大的關系
你的本職工作和看上去和你沒有關系的的事做個比較,對于你個人的成長來說哪個相對來說更重要,哪個是基礎,哪個是前提條件,然后做出自己的選擇。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你有一大堆要學習的內容如何做出選擇?比如我現在想學習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笑來老師的課程的復習,比特幣,心理學知識,經濟學知識,邏輯學知識,房產知識的總結復習,英語語、寫作。哪一項學好都可能帶我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先把這些知識做一下歸類:
基礎知識:笑來老師財富之路、心理學、經濟學知識,邏輯學知識, ?寫作 專業知識:比特幣,房產投次知識的總結
可以同時進行學習的知識:寫作和其他,邏輯學及其他、笑來老師的書及其他
選擇哪種方式:所有課程同時學是不可能的,那么是選擇一項項的來,還是學擇兩三個課程搭配著來呢?
如果選擇單一的課程,能很快進入心流的狀態,但是時間長了可能給人一種枯燥感,維度也過于單一了。如果選擇兩三個課程同時學,那么,就可能做不到全面、深入的學習。但是可以增加不同的維度,也就有可能產生你意想不到的鏈接,另外學的內容多樣化,這樣學習內容之間就可以產生互相調節作用從而提高效率。所以最后的決定是,在學習一門新課程時勿必做到專一,當掌握了基本知識后,初步入門后可以增加新的學習內容。
現在的我可以先從笑來老師的書開始,因為他是雜家這樣同時也可以對其他門類的知識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開始學習其他基礎知識。比如《財富自由之路》前期的文章大都是講的操作系統概念性知識,必須先學習,然后再考慮比特幣的知識。另外寫作和任何一們學科知識都可以并聯同時進行,所以現在的自己可以先從笑來老師的書開始看,同時兼顧寫作。
說到最后有些跑題,變成了如何選擇現有的知識了。如果你有一大堆重要的學習的內容時,也許你根本就無暇顧及好像和自己沒有多大關聯的學習了。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的辨別又有可能因為自己的局限而根本分辨不清,所以失去這個可能給你帶來改變的機會也許是再所難免的。如何做出改變呢?也許可以把自己的精力不要安排的那么滿,而是給自己起碼是每周留出一小段精力來了解新鮮的、自己沒有接觸過的觀點,保持開放心態,每周都去了解一個新鮮事物或觀點;或者不管你認為是和自己有沒關系只要是你認為正確的知識、觀點都假定和自己有很大的關系,再做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根據你這個大概的了解做出可能是比較好的先后秩序的安排,然后再去學習或去實踐,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策略。
這叫什么文章啊,一切都是猜測,好吧水平有限,也只能這樣了。
寫作小白,聞過則喜,歡迎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