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迫的國慶假的第四天了,懷揣著什么也不買的信念,終于出門逛了一圈。
從住房附近坐公交,孤零零的站牌立在一個榨菜籽油的小車間旁邊,油香四溢。短短十幾站地后,我們到了傳說中的春熙路,就感覺從一個灰頭土臉的縣城一下被傳送到了國際化大都市,這個落差有點奇妙。眼見的是,輪廓鮮明的高樓,寬敞大氣的街道,高端、時尚的國際大牌云集。突然身處這樣的環境,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個城市。中國的每個地市是不是都有這樣一條商業街,每天都吸引著無數慕名而來的游客,他們在這里流轉,有的可能只是來感受一下國際化都市的氣氛,沒錢如我;有的則是來滿足壓抑不住的消費欲。如果要問這里面什么人最少,答案應該是本地人。中國的有錢人不少,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頻繁光顧這樣的地方還是有些奢侈的吧。像北京的王府井,它更多的是一個旅游景點,起不了菜市場的作用,也代替不了沃爾瑪、家樂福。
轉了一會兒,我們取道錦里。與春熙路相比,這又是風格完全不同,但同樣高度商業化的存在。古色古香的樓牌夾著狹窄曲折的街道,擁擠的店面里除了特色小吃,就是各種手工藝品。是不是很熟悉,這樣的街道是不是也在各個城市都有一條,通常取名什么老街、什么巷子、什么小吃街、什么古鎮。而且仔細往里看,賣的東西也是大同小異吧,嚴重懷疑各種小飾品、小紀念品都是從同一個地方批發過來的,然后還總會有棉花糖、烤串、糖葫蘆的存在。想不明白的是,總有那么多人愿意忍受旅途的勞累,人流的擁擠,手機錢包被偷的風險,以及找不到廁所的尷尬,并花上高數倍的價錢購買那些淘寶就能買到的東西。唉,不管了。我只知道這不是我逛過的第一條類似的街道,也不會是最后一條。
在家窩著,看著朋友圈里的攝影大賽,真心有了一點小小的緊迫感。假期過半了啊,雖然平時基本不發朋友圈,但怎么著也要掙扎著出去遛一圈,要不然假期結束后,同事朋友問起,我怎么有臉說自己七天哪也沒去。好吧,我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終究還是輕易地被裹挾了。
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今天身體在路上,所以,心就不必在路上了,隨它去吧。